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读完22句 理解了李鸿章!

发布日期:2025-10-08 02:38    点击次数:168

1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李鸿章《入都》释义:男子汉手持武器,意气风发,豪情胜过百尺高楼。万年历史中谁能留名?我要远行千里建功封侯。此句展现李鸿章年轻时建功立业的雄心。

2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李鸿章《临终诗》释义:一生奔波劳碌,临终才知赴死之难。哀叹清朝三百年国运衰颓,痛心百姓苦难。反映其晚年对国运民生的悲慨与无奈。

3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临终诗》释义:秋风中宝剑伴孤臣落泪,落日下旌旗飘于将坛。海外威胁未平,望众人警惕。体现其对外患的忧虑与忠臣的孤愤。

4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李鸿章曾引用)释义:世人奔波皆为利,君王诸侯尚忧贫,何况百姓?表达对人性逐利的认知,强调利益在治国中的重要性。

5

“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李鸿章释义:变革能焕新生,守旧必致腐朽;变革使国家活跃,僵化则停滞。体现其主张维新自强、反对故步自封的思想。

6

“办天下事,自欧洲各国为之则易,中国为之则难,何者?自筹办以至成功,中国之臣往往苦无成见。”——李鸿章释义:欧洲办事易,中国办事难,因中国官员缺乏主见,受旧制束缚。批判晚清官僚体系的僵化与缺乏创新。

7

“夫人惟气之盛者,能舍人之所不能舍,而为人之所不能为。”——李鸿章释义:唯有志气高昂者,能舍弃常人难舍之物,成就常人难成之事。强调魄力与决心对成就大事的关键作用。

8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释义:中国自强需学西方武器,且应自主制造设备、掌握技术,而非依赖外人。体现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思想。

9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李鸿章释义:国家需先富民才能强兵,民生富裕则根基稳固。反映其重视经济与民生建设以巩固国本的理念。

10

“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得通透,柔克刚而不是柔制刚。”——李鸿章释义:处事不公则失威信,事态易失控;外交需以柔克刚,而非以柔畏刚。强调内政需公正,外交需策略。

11

“朝廷即乏钱,不得不借洋债,然只可他救急,不可为常。”——李鸿章释义:借外债可暂缓财政危机,但不可长期依赖。体现其对晚清财政困境的务实态度与风险意识。

12

“泰西各国,昔日惟英以求水师称雄,今则德、俄皆练水师,制法购船,后起而争雄。中国亦须早计。”——李鸿章释义:西方海军竞争激烈,中国须早做规划。呼吁加快海军建设以应对列强海上争霸。

13

“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李鸿章释义:中国若拥有先进大炮和轮船,西方便不敢轻视。体现其坚信军事技术对抵御外侮的重要性。

14

“自强之术,必先练兵。”——李鸿章释义:自强之道首在训练军队。强调军事改革为晚清自强的核心任务。

15

“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若陆军训练得力,敌兵登岸后尚可鏖战;炮台布置得法,敌船进口时尚可拒守。”——李鸿章释义:中国陆权为主,陆军是立国之本,需加强训练与炮台防御。体现其基于地理特征的国防战略思想。

16

“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若不及早图之,纵购洋枪洋炮,练成新兵,亦不能使之畏服。”——李鸿章释义:内乱是当下危机,西方是长远威胁;若不早谋对策,纵有洋武器与新军亦难震慑外敌。揭示其对内外双重危机的深刻洞察。

17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管仲《管子·牧民》(李鸿章曾引用)释义:治理地方需遵循农时、保障粮仓。强调农业与粮食储备为治国安民之本。

18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李鸿章释义:自嘲一生所办洋务如纸老虎,未能真正推行,仅表面敷衍。反映其改革受制于体制的无奈与悲凉。

19

“今之局势,非变法不足图存。”——李鸿章释义:唯有变法才能救亡图存。表达其对晚清危局的清醒认识与变革紧迫性的呼吁。

20

“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海之间,实能为中国心腹之大患。”——李鸿章释义:西方军力百倍于中国,势力深入京畿与沿海,实为心腹大患。体现其对列强侵略本质的深刻警惕。

21

“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推诿之中。”——李鸿章释义:天下事皆因推诿责任而贻误。批判官僚体系效率低下、责权不清的弊端。

22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李鸿章传》释义:敬佩其才能,惋惜其见识,悲哀其遭遇。后人对其矛盾性评价的概括:才识卓绝却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