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雪域铸丰碑 青春献高原 兵团儿女西藏情

发布日期:2025-10-10 17:54    点击次数:137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雪域铸丰碑 青春献高原 兵团儿女西藏情

4600公里。2035名官兵。40年尘封的记忆。

2006年7月28日。石河子广场。137位白发老人聚集在王震将军铜像前。热辣辣的烈日下。他们唱起了《翻身农奴把歌唱》。跳起了藏族舞。泪水纵横。又笑靥如花。

这是一场迟到了40年的聚会。

1966年2月22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召开农垦工作会议。听完新疆兵团副政委张仲瀚汇报后。总理果断指示:“组团到西藏去。”

使命如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立即行动。从农2师、农6师、农7师、农8师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援藏团。条件极其严格:年龄不超过30岁。男女比例3:1。党团员不少于50%。

白莲塘还记得那个三月。他正在尚户地公社勘测土地。突然接到紧急命令。“一秒钟都不敢耽搁。”他被任命为连长。负责组建135人的连队。

4月5日。首批援藏队伍出发。

列车西行。歌声嘹亮。原4连班长王云说:“带队领导让我教大家唱歌。气氛就活跃了。”从西宁到格尔木。40多辆卡车在青藏线上颠簸前行。

海拔不断攀升。高原反应袭来。

现年70岁的贾德良回忆:“到了4000多米就开始头疼、恶心。”卫生员杨六合描述:“有人呻吟呕吐。像被扔在沙滩上的鱼。只剩喘气的劲。”

唐古拉山口。5150米。

卡车摇摇晃晃。领队为了缓解紧张情绪。说了个善意的谎言:“已经过了!”事实上。他们还在艰难攀登。

4月30日。首批队伍抵达拉萨。5月1日受到热烈欢迎。5月4日。最终到达目的地——波密县易贡湖畔。

开荒。剿匪。建设。

在易贡的4年里。他们创造了无数奇迹。靳元春记得1966年秋剿匪经历:“西藏特别混乱。晚上到处是枪声。”他们抓获了叛匪副司令。

女兵们同样了不起。范存炜回忆:“劳动竞赛没有性别区分。”高雁被称作“花木兰”。赵献云挑两麻袋麦子走百米不换肩。唐玉坤发着高烧参加竞赛。最终栽倒在地。

还有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李水友连长尝树叶辨毒漆。全身过敏仍坚持工作。他研制出绞车提高生产效率。还带头献血救产妇。8连被授予“高原好八连”称号。

柳标华在食堂与藏族姑娘布瑞相撞相爱。1968年10月。他们在西藏举行婚礼。至今定居波密。

熊开湘采集草药治病救人。从山坡滚下也不在乎。被亲切称为“业余大夫”。

然而。1969年10月14日。中央军委一纸命令:易贡农垦团返回新疆。

离别时刻。藏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哭着不让我们走。送了十几里路。”王隆回忆说。1970年7月。绝大部分援藏战士返回新疆。

但西藏的情结从未消散。

2006年聚会时。张复瑛老人朗诵了自己的诗:“有一方水土让我们思念...四十年援藏岁月稠。屯垦戍边写春秋。”

当问及最大心愿时。老战士们都说:“想回西藏看看。了却40年的高原情结。”

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藏团的故事。一段被尘封40年的壮阔历史。2035名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在雪域高原铸就了不朽丰碑。

他们的精神。永远闪耀在青藏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