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我才敢讲:真正的坦桑尼亚,和网上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发布日期:2025-07-29 07:20 点击次数:168
我在坦桑尼亚干工程,一年挣了30多万,离开的时候我哭了,不是难过,是终于熬出头了!
我这人没啥文化,高中一毕业就跟着亲戚上了工地,从搬砖到打混凝土,后来学了开挖掘机和吊车,算是吃上了技术饭。
一直在国内打工,干一天三顿饭也就是个活命钱。
2018年,有朋友说非洲那边工程多,工资高,问我去不去。
我一听工资是国内的两倍,吃住还包了,没犹豫太多就报名了。
运气不错,被派到了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干的是个中资水利项目,主要负责清淤、基建、道路硬化。
干了整整一年多,虽然日子苦,但钱确实到手了,年入30多万,基本都攒下了。
不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钱,而是我在那片土地上看到的“真实非洲”。
今天我就跟大家讲三件事:坦桑尼亚的基础建设、收入水平、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我不评判,我只说我亲眼看到的。
第一件事:坦桑尼亚的基础建设
1.坦桑尼亚最大城市是达累斯萨拉姆,经济算是全国最活跃的地方,沿海,港口也有,交通算是方便。但城市看起来还是挺破,主干道是水泥或柏油,但一进小巷子就是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
2.我们工地外围的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脚一个坑。工地车每天往返,常常陷在泥里,几个人抬着钢板去垫。你说这路怎么修?坦桑政府也知道难,但没钱、没人、没技术,干不了。
3.市区看起来还行,有几栋高楼,但都是外国投资建的。市中心外头就是棚户区、铁皮房,孩子满地跑,房子一碰能塌。
4.公交系统非常落后,主要靠一种叫“达拉达拉”的小巴,车破不说,车门坏了也不修,能开就行。司机脾气大,车里全是汗味和灰尘,我们去材料市场都得戴口罩。
5.摩托车和自行车满街跑,不戴头盔是常态。偶尔还能看到驴车、牛车,混在车流里走,谁让路谁先走,全靠“眼神交流”。
6.城里停电是家常便饭,一下雨或者电压波动大,就黑灯瞎火。我们工地自己带发电机,每次油价一涨,工头脸都黑了。
7.中国公司在那边修了不少东西,像我们项目就对接的是中国电建,附近还有中国人修的医院和学校。当地人一看是中国人,都会竖大拇指,说:“Chinese very good!”
第二件事:坦桑尼亚的收入水平
1.坦桑尼亚的最低工资标准折算下来一个月只有300块人民币左右,听起来像是几十年前的国内,但这就是现实。
2.我们工地招了不少本地工人,干的是搬砖、推料、挖沟这些活,干一天给10-15块人民币,他们还挺乐意干,说这是“好工作”。
3.城里一些保安、清洁工、饭店服务员,月薪也就五六百人民币。有技术点的,比如电工、水管工,也就拿1000多块。
4.有个当地工人跟我说,他们家一共有7口人,除了他一个人有收入,其他人要么小孩、要么老人、要么失业,全靠他养活。你说他们累不累?
5.很多人靠摆摊过日子,卖水果、烤玉米、修手机,哪怕一天只挣两三块,也是一种活路。他们说:“不干,就得饿肚子。”
6.坦桑人普遍没有稳定工作,也没有社保和医保,很多人连身份证都没有。政府管不过来,村里人更是自己想办法活着。
第三件事:坦桑尼亚人的生活状况
1.坦桑人吃饭以玉米糊(乌伽利)+豆子+蔬菜为主,很多人家一年都吃不上几次肉。鸡肉和牛肉太贵了,只有节日才会买一两斤。
2.他们也喝奶,但都是“奶粉兑水”,有时候还是假的。我有个工友喝了当地奶茶,拉了两天肚子,后来再也不碰了。
3.水源非常紧张,有些地方连自来水都没有,要去水井打水回来存着用。我们工地有蓄水罐,经常看到当地人来要水,我们都愿意给。
4.医疗资源几乎没有保障,镇上一个小诊所,医生都是拿个听诊器瞎蒙,连血压计都没有。我们工地带了个药箱,什么感冒药、肠胃药、云南白药都备着。
5.教育水平也不行,小学看似免费,但很多孩子读不了书,要么没校服、没教材,要么要走好几公里去学校,干脆就辍学了。
6.但我不得不说,坦桑人真的乐观。你看他们虽然穷,可天天唱歌跳舞,聚在树下打鼓、聊天、晒太阳,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7.而且他们对中国人特别友好,知道我们是来修路搞建设的,都叫我们“China brothers”。孩子们最喜欢看我们开挖掘机,有一次我送了他们一顶安全帽,他们高兴得跳起来。
写在最后:
我在坦桑尼亚干了一年,说不苦是假的,但真的是值得的。
挣到了钱,也长了见识,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坦桑尼亚很穷,发展慢,但人民善良、淳朴,对中国人很友好。
我们这些出国打工的人,图的不是面子,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和机会。
如果你问我:“你还去吗?”我会说:“只要项目靠谱,工资到位,我还去。能挣钱,就不怕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