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9月起社保新规正式实施。要是不给员工交社保,最坏的结果会咋样?

发布日期:2025-08-07 05:14    点击次数:77

9月起社保新规正式实施。要是不给员工交社保,最坏的结果会咋样?

就说老张吧,他在县城开了家小加工厂,手底下带俩工人。俩工人都是老乡,当初说好了工资多给点,社保就别交了——毕竟到手钱多,工人乐意,老张也能省点成本。可今年8月闲聊时,俩工人偷偷问他:“听说9月起必须交社保?要是补的话,得掏多少钱?”老张心里咯噔一下:这事儿要是闹起来,可咋收场?

咱先把后果掰扯清楚。假设俩工人每月工资5000,按最低基数交社保,企业每月得交1200左右(养老16%、医疗8%、失业0.5%、工伤0.5%、失业0.5%,各地略有差异)。两年下来,企业得补1200×24×2=57600元。更头疼的是滞纳金——社保法规定,未按时缴纳的,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按两年600天算,滞纳金就是57600×0.05%×600=17280元。这还没算个人部分(工人自己交的养老8%、医疗2%等),要是工人追着要,老张还得倒贴工人自己该掏的钱。这么一算,俩工人的社保补缴成本,比过去两年给他们的“额外工资”还多出一万多大洋。

老张的处境,是现在小企业主的缩影。他开的加工厂,一年利润也就十万出头,去掉房租、原料、水电,净利润不到三万。要是突然多出近七万的社保补缴加滞纳金,这一年就算白干了。可工人也有苦衷:他们文化不高,就指望着到手工资能多贴补家用,交了社保虽然长远有保障,但眼前少拿一千多块,家里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的钱就得更紧巴。

这就拧成了死结:政策要规范社保,本质是好事——社保是劳动者的“安全绳”,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可落到小企业主头上,直接戳中了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的痛点;对员工来说,一边想要眼前的现金,一边又盼着老了有保障,政策越强硬,越容易把矛盾往“老板vs工人”这根弦上绷。

现在市面上大概有三种应对路数。第一种是“赌运气”:老张这种跟了员工好几年的,觉得“都是乡里乡亲,人家不会坑我”,想着拖一天算一天。可他忘了,劳动仲裁时效是一年,但要是员工离职后一年内起诉,或者新政策执行后追溯,这招根本不管用。第二种是“硬砍人”:有个开小餐馆的老板,直接把原来的全职帮工改成“钟点工”,说是“灵活用工”,结果被劳动监察查了——钟点工也得签合同交社保,只不过比例不同,最后还是得补。第三种是“换套路”:有人试着把部分岗位外包给个体户,或者让员工自己注册公司签合作合同。可这些操作看着“合规”,实际风险更大——要是被认定为“虚假外包”,企业得连带赔偿,连之前的社保都得重交。

说句实在的,社保这事儿早晚得规范。但政策落地能不能“软着陆”?比如给小企业主留个过渡期,或者对确实困难的企业减免部分费用?现在一刀切执行,好多人都在“踩钢丝”:老板怕补钱被拖垮,员工怕丢了工作不敢闹,最后两头都焦虑。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