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退役军人免费乘车旅游,直接发钱,老兵们会接受吗?
发布日期:2025-07-10 17:50 点击次数:159
退役军人优待政策正在经历一场静默转型。2025年初,多地开始尝试将退役军人免费乘车、免费旅游等实物优待转变为直接发放现金补贴的新模式。这一变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退役军人群体的反响尤为强烈。退役军人事务部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退役军人约5700万人,这项政策调整直接关系到这一庞大群体的切身利益。
优待方式的转变由来已久。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2024年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情况》,全国有27个省份曾在不同程度上实施过退役军人免费乘车、免费参观旅游景点等实物优待政策。这些政策虽然受到退役军人欢迎,但也存在执行不均衡、享受率不高等问题。国家统计局2024年对退役军人群体的抽样调查显示,仅有38.7%的退役军人实际享受过免费乘车待遇,享受过免费旅游优待的比例更低,只有22.3%。
实物优待向现金补贴转变,本质上是优待方式的调整,而非取消优待。**退役军人事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明在2025年3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优待政策的覆盖面和精准度,让更多退役军人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关怀,而非降低优待标准。"这一表态释放了明确信号:优待形式变了,但优待本质不变。
各地改革试点已初见成效。浙江省2024年10月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优待金直发"模式,取消原有的免费乘车、免费旅游等实物优待,改为按照服役年限和贡献程度,每年向退役军人发放600-3000元不等的优待金。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5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该省已有93.7%的退役军人领取到优待金,远高于此前实物优待的覆盖率。
江苏省南京市从2025年1月开始实施"退役军人优待补贴制度",将免费乘车证、旅游优待卡等转为每年一次性发放的优待金,标准为每人每年1200元。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已有8.7万名退役军人领取优待金,占全市退役军人总数的95.8%。
山东省青岛市2025年2月推出的"退役军人优待补贴新政"更为细化,按照服役性质将退役军人分为四类,义务兵退役军人每人每年发放800元,士官退役军人每人每年1200元,军官退役每人每年1800元,参战退役军人每人每年2400元。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数据显示,新政实施后优待覆盖率从此前的41%提高到98%。
改革从实物到现金的转变,引发了退役军人群体的不同反应。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025年3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3%的退役军人表示支持改为现金补贴,25.6%的人表示反对,17.1%的人持中立态度。支持者主要看重现金使用的灵活性和覆盖面的提高,反对者则担忧现金补贴标准过低,无法覆盖原有实物优待的实际价值。
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军人王大爷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拿着优待证可以随时坐公交,一年坐几百次,算下来价值远超现在发的这点钱。"这一观点在老年退役军人中较为普遍。而年轻退役军人则普遍欢迎现金补贴。一位90后退役军人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直接发钱更好,我很少坐公交,也没时间去旅游,拿到钱可以自己安排。"
从优待政策演变历程看,我国退役军人优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年至2000年,以安置就业为主;第二阶段是2001年至2018年,形成了以实物优待为主的多元化保障体系;第三阶段是2019年至今,随着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成立,优待政策更加系统化、法治化,并开始探索现金补贴模式。这一演变体现了政策与时俱进的特点。
现金补贴模式相比实物优待有三大优势:提高覆盖面、简化流程、增强灵活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2025年1月发布的《退役军人优待政策效果评估》显示,实物优待政策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执行不均衡,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退役军人往往难以充分享受。现金补贴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政策覆盖面,让更多退役军人受益。
简化流程也是现金补贴的明显优势。退役军人事务部服务保障司2024年的统计显示,办理实物优待证平均需要30天时间,涉及多个部门审核,程序复杂。而现金补贴模式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直接发放,大大简化了流程。湖北省武汉市2025年1月启用的"退役军人优待金一键发放系统",实现了审核、发放全流程在线完成,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3天。
增强灵活性是现金补贴的第三大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2025年2月发布的《退役军人需求多样性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退役军人需求差异明显。年轻退役军人更注重教育培训、创业支持;中年退役军人关注住房、子女教育;老年退役军人则更关注医疗、养老服务。现金补贴给予退役军人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个人需求灵活使用。
尽管现金补贴模式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三大挑战:补贴标准争议、价值弱化风险、认同感降低。
补贴标准争议是最突出的问题。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025年2月发布的《退役军人优待政策满意度调查》显示,73.6%的受访退役军人认为目前试点地区的现金补贴标准偏低。以北京市为例,退役军人每年可享受的公交免费乘坐次数不限,按平均每天乘坐两次、每次票价2元计算,年价值约1460元,远高于多数地区设定的800-1200元补贴标准。
价值弱化风险也不容忽视。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5年3月发布的《优待政策形式变革研究》指出,实物优待具有明显的身份象征意义,而现金补贴容易被视为普通福利,可能弱化退役军人的特殊荣誉感。调查显示,65.3%的退役军人认为拿着优待证乘车、参观景点时感受到的尊重和认同,是现金无法替代的。
认同感降低是第三大挑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24年发布的《退役军人社会认同研究》表明,实物优待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使用优待证的过程,有助于增强退役军人的社会认同感和自豪感。现金补贴虽然便利,但缺乏这种公开的荣誉彰显,可能降低部分退役军人的认同感。
针对这些挑战,各地试点中已经开始探索解决方案。广东省广州市2025年3月实施的"退役军人优待新政"采取"基础补贴+增量优待"模式,既发放基础现金补贴,又保留部分实物优待项目,如免费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优先享受公立医院绿色通道等。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数据显示,这一"混合模式"获得了83.5%退役军人的支持。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年1月推出的"退役军人尊崇卡",在发放现金补贴的同时,为退役军人提供身份标识,持卡可在指定场所享受优先服务、免费咨询等非物质性优待。石家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调查显示,这一做法使退役军人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提高了27.8个百分点。
福建省厦门市2024年12月开始试点的"退役军人优待积分制"更具创新性,退役军人除领取基础现金补贴外,每年还获得一定积分,可自主选择兑换公交乘车券、景点门票、健康体检等多种服务。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5年3月的统计显示,该模式的退役军人满意度达到92.7%,显著高于单纯现金补贴模式。
从财政角度看,现金补贴模式也更具可持续性。财政部社会保障司2025年2月发布的《退役军人优待政策财政支出分析》显示,实物优待模式管理成本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且难以精准预算。以某省会城市为例,2024年为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的财政支出为3.7亿元,而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总支出约为2.8亿元,可节约财政资金近25%。
**现金补贴模式是大势所趋,但转型过程需要更加平稳、更有温度。**我认为,优待方式改革应遵循四个原则:尊重差异、平稳过渡、多元互补、持续优化。
尊重差异意味着政策设计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退役军人的实际需求。中国退役军人事务学会2025年4月发布的《退役军人分层分类研究》建议,对老年退役军人可保留部分实物优待或提高现金补贴标准;对年轻退役军人则可侧重教育培训、创业扶持等方面的支持。
平稳过渡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5年2月发布的《优待政策转型指南》提出"三步走"策略:第一年新老政策并行,第二年主推新政策但保留老政策申请通道,第三年全面实施新政策。这种渐进式改革可以降低退役军人的不适应感。
多元互补模式值得推广。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3月实施的"1+X"优待模式,即"1"代表基础现金补贴,"X"代表多元化荣誉象征和增值服务,如颁发荣誉证书、举办集体庆祝活动、提供就医绿色通道等。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数据显示,这一模式的退役军人满意度达到91.3%。
持续优化是政策成熟的必经之路。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采取的"小步快跑"策略,每季度对优待政策进行一次微调,根据退役军人反馈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5年1月的评估报告显示,通过持续优化,退役军人对优待政策的满意度从初期的67.5%提高到了89.8%。
全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会议2025年1月明确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退役军人优待方式改革,计划到2027年基本建成以现金补贴为主、多元优待为补充的新型优待体系。这表明,从实物优待向现金补贴转变已成定局,关键在于如何转得更好、更有温度。
社交媒体上,退役军人群体对此也展开了热烈讨论。微博话题#退役军人优待发钱还是发卡#阅读量超过3亿,相关讨论近15万条。网友"老兵不死"评论:"发钱固然好,但那张优待证的象征意义是钱买不来的。"网友"转业新生活"则表示:"与其拿着用不上的优待证,不如直接发钱,更实在。"这些讨论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退役军人的多元需求。
优待方式的转变看似是技术层面的调整,实则关乎价值导向和社会认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25年3月发布的《军人荣誉感与社会认同研究》指出,优待政策不仅是物质保障,更是国家对军人贡献的肯定和社会对军人职业的尊重。改革过程中,必须兼顾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两个维度。
各地的创新实践为全国推广提供了有益经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5年1月推出的"优待金+荣誉套餐",除发放现金外,还为退役军人提供荣誉证书、纪念徽章、优先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荣誉性待遇。南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调查显示,这一模式获得了85.3%退役军人的认可。
优待方式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撑。江西省2025年2月启用的"赣服务·退役军人"一体化平台,实现了退役军人身份认证、优待申请、补贴发放、服务对接全流程在线办理。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数据显示,该平台上线后,退役军人办事时间平均缩短了78%,满意度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从退役军人工作全局看,优待方式改革只是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委员会2025年2月印发的《"十五五"退役军人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将构建"安置就业、教育培训、优待褒扬、权益保障"四位一体的退役军人工作体系。优待方式改革需要与其他领域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我认为,退役军人优待制度改革既要关注当下、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注重物质保障,又要强化精神激励;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彰显温度。现金补贴模式有其显著优势,但也需要更多人文关怀的补充。最理想的状态是:退役军人既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物质保障,又能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实物优待转为现金补贴是大趋势,但不是简单的"取消发卡、直接发钱",而是优待体系的整体升级。只有在确保优待实质不降低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赢得退役军人的普遍认可。
你是退役军人吗?你认为优待方式应该如何改革才能既高效又有温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建议。
上一篇:TEMU平台游戏配件CE认证
下一篇:上海三部门回应:标准上调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