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经》到金融公式:霸权收割200年的“换皮术”
发布日期:2025-10-07 16:14 点击次数:199
一、学术象牙塔还是华尔街的传教士?
1870 年的非洲刚果盆地,穿黑袍的传教士扛着《圣经》踏过丛林 —— 他们用 “救赎” 话术诱骗部落民交出象牙与土地,将反抗者指为 “异教徒” 交给殖民军队处决;1900 年的中国华北,部分传教士借 “布道” 之名强占田产,甚至参与划分势力范围,把宗教变成殖民统治的精神枷锁。那时的十字架与今日藤校的教科书相比较,不过是霸权工具重新升级了“战甲”。
那段灰暗的时代身为殖民主义“先锋”的传教士的作用在无可替代
美国藤校的金融系从不是真理的殿堂,而是美元霸权的神学讲习所。他们用诺贝尔奖镀金的教科书里,写满了资本流动的微分方程,却刻意隐去最关键的注脚:“本模型仅适用于美元为锚、美联储掌秤的游戏场”。和
这些教授一边为衍生品灾难撰写剧本,一边用“有效市场假说” 为骗局加冕 ——2008 年坍塌的 CDO(担保债务凭证,诱发“次贷危机”的元凶)大厦,每一层架构都出自藤校博士的模型设计。他们把全球资本包装成“可精准测算的变量”,实则将其驯化成美元潮汐的提线木偶:加息时抽干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降息时用热钱冲垮本土产业的根基。没人愿提的真相是: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公式从非中性工具,而是为美元量身定制的收割量具。
二、学术包装的金融殖民
当美国兜售“金融自由化” 时,别误将其当作知识普惠 —— 那是裹着学术糖衣的殖民利刃。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哈佛经济学家亲赴曼谷,手把手指导泰国解除资本管制,美其名曰 “融入全球市场”。未及半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便用藤校开发的波动率模型,像解剖标本般拆解泰铢汇率,单日做空规模达泰国外汇储备的 12%,最终迫使泰国放弃固定汇率制,GDP 当年暴跌 7.6%。课堂上的 “案例分析”,成了现实中的财富洗劫。
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主要国家、地区的GDP都被打至“谷底”
1980 年代拉美债务陷阱:芝加哥学派鼓吹 “私有化万能论”,诱使阿根廷将国有石油、铁路折价出售,换取美元贷款。当美联储利率飙升至 20%,阿根廷外债占 GDP 比重从 35% 跳升至 80%,最终只能向 IMF 低头,用核心资产控制权抵偿债务。
所谓“新兴市场风险定价”,不过是赌场老板制定的规则:美国投行用模型给各国信用打分,却永远将美元资产设为 “零风险基准”。这种先天偏倚的 “科学”,本质是让全球为美元的信用膨胀买单。
三、从教室到央行的知识奴役链
1、知识垄断:全球TOP10 金融期刊(含《Journal of Finance》《金融经济学杂志》)2024 年数据显示,87% 的编辑委员会成员来自藤校,质疑美元体系的论文几乎无容身之地 —— 这好比神学杂志拒绝讨论 “信仰与利益的冲突”,却标榜 “绝对客观”。
2、人才收割:那些万里挑一的印度天才少年苦钻布莱克- 斯科尔斯公式,最终的归宿是入职高盛设计卢比汇率衍生品;中国金融学子熬夜推演风险模型,只为进入华尔街投行制定新兴市场信贷标准。这些被“精英教育” 筛选出的人才,最终成了美元环流的传导者,带着母校的光环为霸权服务。
3、监管殖民:美国将《多德- 弗兰克法案》包装成 “全球风控范本”,却默许华尔街通过开曼群岛转移有毒资产。2023 年数据显示,华尔街近 40% 的衍生品交易通过离岸中心完成,所谓 “风险管控”,不过是让全球为美国的金融赌局兜底。
四、觉醒不是焚烧教科书,而是跳出规则的“锁套”
打破知识奴役,从非否定金融学术本身,而是掀起一场“知识重构运动”—— 以下国家的实践,正在撕开霸权的裂缝:
冰岛的“本土锚点改造”:2016 年开发资本管制模拟器,并未抛弃风险模型,而是将占全国能源 85% 的地热发电收入稳定性纳入指标。2020 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中,该模型提前预警热钱流出风险,通过阶梯式外汇管制减少损失 40 亿美元,用本土数据驯服了美元潮汐。
马来西亚的“学术突围”:央行研究员 2023 年发布工作论文,用 BIS 数据库证实 “1990-2022 年美联储加息与新兴市场外债违约率相关系数达 0.91”。这篇被《金融经济学杂志》拒稿的文章,却成了东南亚央行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参考,推动区域本币结算占比从 12% 升至 28%。
中国的“中间路径”:并未否定金融模型价值,而是将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外汇储备多元化” 纳入风险定价,开发出独立于美元基准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2024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 23%,证明扎根本土的金融知识体系,远比照搬藤校教科书更具生命力。
巴西的“教育祛魅”:开设 “去美元化金融学” 课程(“去美元化”金融教育与培训,巴西央行曾开设培训课程,重点讲授主权债务风险与美元霸权的关系。),案例既有“中巴大豆人民币结算实操”,也有 “布莱克 - 斯科尔斯公式的霸权陷阱分析”—— 不是教学生否定公式,而是教他们看清公式背后的权力逻辑。
经历过“债务陷阱”的巴西,痛定思痛已经开始全面反省
结语:美国金融学术从不是天真的科学,而是穿博士袍的华尔街佣兵。他们的方程计算着你的国债崩盘节点,他们的理论设计着你的货币绞索。
接受这套知识,不是签署灵魂卖身契,而是自愿戴上认知镣铐;挣脱枷锁,也不是焚烧教科书,而是撕掉霸权的注解,写下属于本土的答案。毕竟,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国家,而非成为霸权的附庸。
上一篇:回收光耦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