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400万人的窟窿,俄罗斯宁可选印度人朝鲜人来填,原来不是看不上,是我们看不上

发布日期:2025-11-24 19:15    点击次数:186

一场席卷东欧的冲突,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战争机器的残酷。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当炮火在前方轰鸣时,后方工厂的寂静,正成为俄罗斯更深层次的危机。现在,这个危机摆上了台面:俄罗斯急需数百万劳动力,但环顾四周,他们却把橄榄枝递给了印度和朝鲜,这不禁让许多人纳闷,我们呢?

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吞噬的就不只是弹药,还有人。俄罗斯全面动员,大量青壮年被送往前线,国内的工厂、工地、研发中心瞬间空心化。据俄方自己的预测,未来五年,劳动力的缺口将高达惊人的400万人。

这400万人,不是随便找人填上就行。其中高达90%是半熟练工、高技能工人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制造业的缺口就接近40万。说白了,俄罗斯缺的是能直接上手操作机床、能进实验室搞研发、能看懂图纸的“硬核”人才。

俄罗斯的算盘,一场现实主义的全球招聘

面对这个巨大的窟窿,俄罗斯的选择非常现实,甚至可以说是冷酷。

他们首先排除了传统的中亚劳工来源。尽管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有大量人员愿意前往,但在俄罗斯看来,这批移民的“性价比”太低。犯罪率高企、技术能力普遍偏低、融入社会困难,甚至可能引发地区不稳定,这些都是俄罗斯无法承受的额外成本。

于是,目光转向了东方,第一个目标是印度。

俄罗斯与印度迅速签署协议,准备大规模引进印度工人。为什么是印度?答案很简单:人多,且有俄罗斯需要的人。印度14.5亿的人口基数,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印度拥有一个庞大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其IT专业人员数量超过500万,这正是俄罗斯军工和电子行业最眼馋的人才。

在俄罗斯看来,印度移民还有一个巨大优势:政治上“安全”。他们在美国、阿联酋、英国等国,都以低犯罪率著称,很少参与当地政治,更不会强行传播自己的宗教。印度人更关心的是赚钱养家,而非制造麻烦。

当然,印度移民并非完美。他们出了名的抱团,无论到哪里都会形成自己的小社区,在商业、金融等领域凭借内部团结把当地人挤出去。但这对于急需填补劳动力真空的俄罗斯来说,只是一个次要矛盾。

除了印度,另一个选项是朝鲜。朝鲜工人的优势同样突出:纪律性极强,工作勤劳可靠,技能过硬。目前,已经有朝鲜工兵在俄罗斯执行扫雷任务,还有建筑工人和无人机生产工人。他们就像最完美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在哪里,而且从不抱怨。唯一的缺点,就是朝鲜人口总量有限,无法满足俄罗斯数百万的巨大需求。

不是人家不要,而是我们不去

看到这里,最大的疑问浮出水面:为什么俄罗斯的招聘名单上,唯独没有我们中国人?

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自豪。不是俄罗斯不想要,而是他们发现,自己已经吸引不到了。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钱。

俄罗斯专家亚历山大·加布耶夫一针见血地指出,卢布的贬值,让俄罗斯的薪资水平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即便是与我们国内收入水平相对不高的黑龙江相比,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工资也已经相形见绌。

这笔账,谁都会算。一个中国的高级技工,在国内各大城市都是被争抢的对象,工资水涨船高。他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去一个语言不通、气候严寒、收入还更低的地方工作呢?仅仅为了“国际友谊”吗?显然不现实。

经济吸引力的丧失是根本,而文化和生活上的隔阂则是另一道高墙。

俄罗斯是一个文化上极具排他性的国家,你甚至很难在俄罗斯找到一个像样的唐人街。这意味着,对于前往的中国人来说,不仅要面对语言障碍,还要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和文化上的孤独感,缺乏最基本的社群认同。一个连“抱团取暖”的地方都找不到的环境,怎么可能成为大规模移民的目的地?

俄罗斯媒体自己也承认,所有关于中国东北居民移民意愿的研究都表明,俄罗斯是该地区民众最不愿意选择的劳务输出地之一。

中国自身的底气,才是最终的答案

所以,问题的本质就清晰了。这根本不是一场“谁看得上谁”的讨论,而是一面清晰反映各国发展现状的镜子。

几十年前,我们或许还有大批人愿意“闯关东”,去西伯利亚淘金。但今天,情况已经彻底反转。中国自身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同样面临着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尤其缺少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各大城市的餐馆、工厂常年挂着招聘广告,为了抢人,企业不得不持续加薪。

我们自己的发展,为国人提供了足够多的、甚至更好的机会。当一个国家的人民不再需要远赴他乡去谋生,而是可以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价值时,这本身就是国家强大的最好证明。

俄罗斯的选择,是它在当前困境下的无奈之举。而我们国人的“不选择”,则是我们基于自身发展底气的从容与自信。全球人才的流动,从来不是单向的,它永远会流向机会更多、回报更高、生活更便利的洼地。

今天,这个洼地就在我们自己脚下。

那么,你认为随着全球格局的变化,未来的人才流动会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