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国集团贼心不死,又一次抹黑中国,中俄早已对其发出警告
发布日期:2025-07-29 07:55 点击次数:145
德国财长克林贝尔在G7财长会上公开指责中国向欧洲倾销"垃圾产品"! 可讽刺的是,他桌上放的手机、电脑芯片、开的汽车零件,一半标着"中国制造"。 更绝的是,当克林贝尔骂完中国刚过3小时,德国央行行长转头就痛骂美国:"特朗普要对欧洲汽车收30%关税,这简直是在给全世界捅刀子! "西方老爷们左手要掐死中国产能,右手和盟友互扇耳光,这场面谁看了不说一句:精神分裂了吧?
七国集团(G7)财长2025年7月18日在意大利开了场会,德国财长克林贝尔对着镜头放狠话:"中国产能过剩正在摧毁全球贸易! "他给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起了个新名字——"垃圾产品"(junk products),还威胁要用"更强硬手段"对付中国。 彭博社直接点破他的潜台词:G7焦虑得很,因为他们发现非洲、拉美、东南亚这些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不买他们的账了。
这场戏的序幕其实一个月前就拉开了。 6月17日G7峰会上,加拿大总理卡尼率先发难,张口就是"中国威胁台海稳定",闭口又说"南海是中国在扩张"。 他甚至指着中俄之间正常的石油、天然气买卖说:"中国必须停止支持俄罗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当场怼了回去:"真正破坏台海和平的,是那些喊着支持'台独',背后却拼命递刀子的外部势力!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操作更让人看傻眼。 她前一天刚在G7会议上痛批中国"补贴企业、扰乱市场",转头就被记者扒出猛料:欧盟自己正偷偷给新能源行业塞钱! 光是2021年到2024年,欧盟各国政府给风电、光伏、电动车企业发的补贴红包,加起来超过了2800亿欧元。 德国大众一家公司就拿到35亿欧元现金补贴扩建电池厂,法国雷诺的电动车生产线拿了8.6亿欧元政府支票。 这叫什么?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克林贝尔说中国"产能过剩导致世界工厂倒闭",可现实数据直接扇了G7的脸。 国际钢铁协会刚发布的《2024全球钢铁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粗钢产量增长了2.3%,但G7国家集体减产4.7%。 更打脸的是,全球绿色低碳钢铁产能中53%在中国,德国最大的蒂森克虏伯钢厂用的氢冶金技术,核心设备正是从中国进口的。 中国钢铁企业每炼一吨钢的碳排放比欧盟低15%,成本却只有欧洲钢企的60%。
G7内部早就吵翻了天。 当克林贝尔喊着要"围堵中国"时,同场的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突然插刀:"美国威胁对欧洲汽车征30%关税,这是场全球性灾难! "路透社当天就曝出:因为美国可能对欧洲酒类、奢侈品加税,欧盟委员会连夜拟定了一份720亿欧元的对美报复清单,但至今没敢公布——盟友互掐的戏码演不下去了。
所谓"中国新能源车挤垮欧洲"更是荒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实锤:2024年中国生产了2800万辆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1700万辆。 但出口总量只有360万辆,卖到欧洲的不足50万辆。 对比鲜明的是,欧洲车企大众、宝马、奔驰2024年在中国市场卖了580万辆车,占它们全球销量的40%。 到底谁依赖谁? 答案一目了然。
俄罗斯的耳光抽得更响亮。 2023年G7国家给俄罗斯石油设定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想逼俄罗斯亏本卖油。 结果俄能源部直接宣布:2024年把石油日产量提到1300万桶! 俄石油公司不到半年就和印度签了3000万吨打折原油合同,通过中俄东线管道向中国每天多供50万桶。 西方限价令彻底成了废纸,反倒让中国用每桶68美元的成本买到时价85美元的油。
金砖国家的崛起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数据摆在眼前:2024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速4.9%,G7集团只有1.9%。 更震撼的是经济总量对比——金砖国家占全球GDP的37.2%,首次反超G7的34.1%。 当拜登和冯德莱恩还在讨论"怎么限制发展中国家"时,沙特、阿联酋、埃塞俄比亚等37国排队申请加入金砖合作机制。
最魔幻的一幕发生在非洲。 2024年3月,德国总理舒尔茨访问尼日利亚,要求这个非洲最大经济体"减少和中国合作"。 尼日利亚总统蒂努布当场打开笔记本电脑——壳上印着"Lenovo",指着身后由中国承建的拉各斯轻铁说:"我们30%的电力是中国企业发的,这条每天运送70万人的铁路造价只有欧洲报价的三分之一。 你们除了指责中国,还能给我们什么? "
中俄两国的反击刀刀见血。 面对G7炒作"中国助俄军事扩张",中国商务部直接甩出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但出口商品清单里72%是机电产品、纺织品、日用品。 当美国宣称"中国给俄罗斯造武器"时,俄军前线的士兵正用着中国制造的保温杯和充电宝。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更调侃:"如果保温杯也算军援,美国卖给台湾的F-16V战斗机该算什么?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025年7月19日的记者会上晒出联合国数据:目前全球仍有7.8亿人缺电。 中国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解决500万人用电,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场点亮首都80%家庭。 "某些国家把中国绿色能源设备骂成'垃圾'的时候,这些设备正在让亚非拉的孩子第一次在电灯下读书。 "
国际舆论场上早有明白人。 《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2025年6月发文指出:"当G7指责中国光伏板倾销时,却闭口不提中国产品让全球太阳能发电成本十年间降了85%。 "欧盟光伏协会数据佐证:2024年欧洲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中79%采用中国组件,比用欧美组件的电站建设成本低40%。 西班牙最大光伏电站Alcázar的工程师坦言:"选择中国设备不是什么政治立场,纯粹是因为他们质量最好、价格最低。 "
德国汽车业的挣扎暴露了西方双标的荒谬。 2025年4月,德国大众宣布投资25亿欧元在安徽合肥建新能源车研发中心。 同月,宝马沈阳工厂第600万辆整车下线。 就在德国财长污蔑中国产电车是"垃圾"时,德国车企在华工厂每45秒就造出一辆宝马i3电动车销往欧洲,柏林街头每3辆出租车里有1辆是比亚迪海豹。 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德国车企2024年从中国出口整车到欧洲获利超300亿欧元。
回看G7财长会克林贝尔的咆哮,德国《明镜》周刊辛辣点评:"这位财长的焦虑可以理解——当他用着深圳产的智能手机,穿着孟加拉缝制的Hugo Boss西装(原料是中国涤纶),坐的奥迪A8用了辽宁造的铝合金轮毂,还要硬着头皮骂'中国制造是垃圾'。 建议下次他先把自己扒光再开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