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8年生下14子,宋徽宗都是和谁生的?金国是如何看待的?
发布日期:2025-08-05 16:25 点击次数:61
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参考来源:《宋史》《靖康稗史》《北狩行录》《金史》等史料
公元1127年春,汴梁城外狂风怒号,黄沙漫天。
一支庞大的队伍正缓缓北行,队伍中有一顶华丽却破旧的软轿,轿中端坐着一个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
他时而望向南方故土,时而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不甘与绝望。
这个人就是宋徽宗赵佶——曾经的北宋第八位皇帝,如今的阶下囚。
那一年,他45岁,正值中年,本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这位风雅天子从九五之尊跌落到囚徒的境地。
1135年6月4日,宋徽宗在金国去世,他生命中最后八年的经历,与之前的一切都截然不同。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这八年的囚禁生涯中,他竟然又生了六子八女。一个被俘的亡国皇帝,居然在敌国的土地上延续着自己的血脉。
这件事在历史上极为罕见,也充满了争议。
【一】从风雅皇帝到亡国之君
宋徽宗赵佶,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异母弟。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23岁的宋哲宗驾崩且无子嗣,向太后力主立赵佶为帝。
当时的情况相当复杂,宰相章惇建议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或者立哲宗长弟申王赵佖,但都被向太后一一否决。
就这样,原本只是端王的赵佶,意外地登上了皇位,成为北宋第八位皇帝。
刚开始的时候,这位新皇帝还是很有一番作为的念头。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寓意建设中原、安靖国家。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宋徽宗天生就是个艺术家的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他还精通音律,懂得古琴,甚至还会踢蹴鞠、骑马射箭。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个多才多艺的全能型选手。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他把太多精力都花在了艺术上,对国家大事反而不够上心。
更要命的是,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佞臣,最有名的就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人,史称"六贼"。这些人阿谀奉承,把皇帝哄得团团转,朝政日益腐败。
宋徽宗在位期间,国家财政状况急剧恶化。为了满足皇帝的奢侈生活和艺术爱好,朝廷不断加税,民不聊生。
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个时代背景,就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的真实写照。
与此同时,北方的女真族正在崛起。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开始对辽国发动攻击。
宋徽宗看到了机会,以为可以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1120年,宋金两国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共同攻打辽国。
可是,这个看似聪明的外交策略,实际上却是引狼入室。
金国灭了辽国之后,立刻掉转枪头对准了宋朝。1125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西路由完颜宗翰统帅。
眼看大事不妙,宋徽宗慌了神。
1126年正月,他匆忙禅位给太子赵桓,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可这种临阵脱逃的行为,不但没能挽救国家,反而让局势变得更加糟糕。
金军的攻势如潮水般凶猛,很快就兵临汴梁城下。城内人心惶惶,军队士气低落,根本无力抵抗。
宋钦宗虽然刚刚即位,但面对如此危局,也是束手无策。父子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军围城,等待着命运的最终审判。
【二】靖康之耻的血泪史
靖康二年(1127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不愿回忆的日子。金军攻破汴梁城,北宋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这场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终结,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屈辱的一页。
金军进城后,立刻开始了有组织的劫掠。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财物掠夺,而是要进行一场彻底的"清洗"。
宋徽宗、宋钦宗父子首当其冲,成为了最重要的战利品。除了皇帝,整个赵氏皇族几乎全部被俘,包括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金军还掳走了大量的朝廷官员、工匠、艺人,甚至连普通百姓也不放过。
据史料记载,被掳走的人数达到一万四千多人,其中女眷就有三千四百余名。这些人从此离开了故土,踏上了不归路。
对于宋徽宗来说,这种遭遇简直是天塌地陷。他从小生长在深宫之中,享尽了人间富贵,哪里受过这种屈辱。
金军对他可没有丝毫的客气,该走路的时候就得走路,该受冻的时候就得受冻,完全是按照普通俘虏的标准来对待。
在北上的路途中,这些昔日的贵人们饱受折磨。金军从开封府共带走的三千四百余名女眷,仅仅在路上,就被折磨致死一千五百多人。
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也充分说明了这次劫难的残酷程度。
宋徽宗在路上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狼狈。据《北狩行录》记载,他经常因为体力不支而掉队,有时候甚至需要金军士兵搀扶才能继续前行。
这位昔日的风雅天子,如今却连走路都成了问题,形象反差之大,让人唏嘘不已。
更加屈辱的是,金军还安排了一场"牵羊礼"。这是女真族对待俘虏的传统仪式,要求俘虏像羊一样被人牵着走,以示彻底的屈服。
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被迫参加了这个仪式,当着众多金国贵族的面,像牲畜一样被人牵着游行。
抵达金国后,屈辱并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更加系统化。
金太宗下诏将宋徽宗封为"昏德公",宋钦宗封为"重昏侯"。
这两个封号简直是赤裸裸的羞辱——"昏德"就是昏庸缺德的意思,"重昏"更是连昏庸都要加个"重"字,可见金国人的恶毒用心。
金国给宋徽宗安排的住所,是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的一座简陋宅院。
五国城在当时是金国的边远地区,气候严寒,条件艰苦。房屋低矮潮湿,家具简陋破旧,与昔日汴梁宫中的金碧辉煌形成了天壤之别。
在这种环境下,宋徽宗的生活可想而知。
没有了锦衣玉食,没有了众星捧月,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冬天的时候,取暖都成了问题,更别说其他的生活享受了。
但就在这种看似绝望的境地中,却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三】异国他乡的"生育奇迹"
在五国城这个苦寒之地,宋徽宗的生活虽然艰难,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
据《宋史》和《靖康稗史》等史料记载,从1127年到1135年去世,宋徽宗竟然在金国又生了六个儿子和八个女儿,总共十四个孩子!
这个数字让人震惊。要知道,宋徽宗此时已经45岁,在古代这已经算是中年偏晚的年纪了。
而且他身处异国囚禁之中,精神和身体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按理说很难再有生育的能力和心情。
更令人好奇的是,这些孩子都是和谁生的呢。原来,跟随宋徽宗一起北上的俘虏中,包括了不少宫女、妃嫔和贵族女眷。
虽然大部分女性被分配给了金国贵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宋徽宗身边。
这六个儿子分别是赵极、赵柱、赵檀、赵保使、赵铁使、赵氏,其中赵极还是在北迁途中出生的。
这些名字与宋徽宗之前的皇子相比,显得相对朴素,可能反映了他当时心境的变化。
这八个女儿的具体名字史料记载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她们都出生在五国城,是真正的"异国公主"。
这些孩子从出生起就带着特殊的身份标签——既是皇室血脉,又是战俘后代。
这些孩子的母亲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跟随北上的原宋朝宫女和低级妃嫔,她们与宋徽宗有着多年的感情基础。
第二类是一同被俘的宋朝贵族女眷,她们在共同的苦难中与宋徽宗相互慰藉。第三类是金国分配给宋徽宗的当地侍女,她们既是服侍者,也承担着监视的职责。
金国之所以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绝不是出于什么人道主义考虑。
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算计。让宋徽宗有了家庭牵挂,就能更好地控制他,防止他做出极端行为。
同时,这也是一种羞辱策略,通过暗示他沉溺于声色来进一步贬低其形象。
这些孩子的出生时间相对集中,从1128年到1134年,几乎每年都有新生儿降世。在那个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的时代,这样的"生产效率"确实令人惊叹。
每当有孩子出生,五国城那间简陋的屋子里就会传出婴儿的啼哭声,给这个充满绝望的地方带来一丝生机。
但这种生机是脆弱的。这些孩子从出生起就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的未来完全掌握在金国统治者手中。
而宋徽宗本人,虽然因为这些孩子的存在而获得了一些精神慰藉,但内心的痛苦和愧疚也在日益加深。
看到这里,宋徽宗在金国的遭遇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绝望。
他不仅有女性陪伴,还能连续生育,这样的待遇对于一个亡国之君来说,似乎已经算是相当"优待"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金国统治者为什么要给一个战俘如此特殊的安排。
宋徽宗又是如何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完成这样一个"壮举"的。这涉及到金国统治者精心设计的政治策略,也关系到宋徽宗个人复杂的心理状态。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四】八年十四子的惊人真相
要理解宋徽宗如何在八年间生下十四个孩子,就必须深入了解他在五国城的真实生活状况。表面上看,他是一个被囚禁的战俘,但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金国虽然将宋徽宗当作俘虏,但并没有完全剥夺他的"生活权利"。
据《北狩行录》详细记载,宋徽宗在五国城的居住环境虽然简陋,但还是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
这个院落里不仅有他的住所,还有专门安排给那些女性的房间。
跟随宋徽宗北上的女性数量相当可观。除了一些高级妃嫔被分配给金国贵族外,仍有近百名宫女、低级妃嫔和女官留在他身边。
这些女性在金国的安排下,继续承担着照料宋徽宗日常起居的职责。
更有意思的是,金国还特意为宋徽宗配备了一些当地的侍女。这些女子大多出身贫寒,被选中服侍一位前朝皇帝对她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她们不仅要承担服务工作,还要负责监视和汇报宋徽宗的一举一动。
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宋徽宗逐渐恢复了一些生活的规律性。
白天的时候,他会练习书法绘画,这是他唯一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晚上,则与这些女性共处,寻求精神和肉体的慰藉。
那六个儿子的出生过程,每一个都有着特殊的背景。赵极的母亲是一名跟随多年的宫女,在颠簸的囚车中诞下了这个孩子。
赵柱的母亲是金国分配的侍女,她与宋徽宗的关系既有主仆色彩,也有男女情感。
赵檀、赵保使、赵铁使这几个孩子,都是在五国城定居后陆续出生的。有趣的是,这些孩子的名字都比较朴素,与宋徽宗之前给皇子取的名字形成鲜明对比。
"保使"、"铁使"这样的名字,更像是民间百姓的称呼,可能反映了宋徽宗心境的变化。
八个女儿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由于女性在当时的地位较低,史料对她们的记载并不详细。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女儿的母亲来源更加多样化,既有宋朝的宫女妃嫔,也有金国的当地女性。
有史料记载,宋徽宗曾经为了给生病的孩子弄到药材,不惜放下皇帝的尊严,向金国守卫磕头请求。
这种行为在当时被一些人看作是"失了体面",但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却是最自然的反应。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宋徽宗的院落也变得热闹起来。
孩子们的嬉戏声、女性的谈笑声,给这个原本死气沉沉的地方带来了一些生机。但这种生机是脆弱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
【五】金国的政治深算
金国统治者对宋徽宗生育行为的宽容,绝不是什么善心发作,而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政治策略。这种策略的巧妙之处,足以让后世的政治家叹为观止。
从心理控制的角度来看,让宋徽宗有了家庭牵挂是一招妙棋。
一个孤身一人的俘虏可能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痛苦,但一个有妻儿需要保护的男人,就会为了家人的安全而忍气吞声。
这些孩子实际上成了金国控制宋徽宗的"人质",而且是最有效的人质。
从羞辱策略的角度来看,这种安排更是一石二鸟。在传统观念中,一个男人在失去政治地位后还能大量生育,往往被视为沉溺声色、不知廉耻的表现。
金国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将宋徽宗塑造成了一个贪图享乐的昏君形象,进一步贬低了他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据《金史》记载,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对这件事的态度颇为复杂。
在公开场合,他经常拿宋徽宗的生育行为开玩笑,说他"身为俘虏还不忘享乐",以此来显示金国的胜利。但在私下里,他却专门下令要求手下"善待其子女,不得有所怠慢"。
这种表里不一的态度,充分暴露了金国统治者的真实想法。
他们深知这些孩子的政治价值,这些孩子身上流着宋朝皇室的血脉,如果处理得当,将来可能会成为有用的政治工具。
具体来说,这些孩子至少有三种用途。第一,可以用来册立傀儡政权。如果金国将来需要在中原地区建立一个听话的政权,这些具有正统血脉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可以用来与南宋进行政治交换。南宋政府为了维护皇室血脉的完整,可能会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赎回这些孩子。
第三,可以用来安抚投降的宋朝官员。有了这些皇室后裔在手,金国就能更好地争取宋朝遗民的支持。
为了保护这些潜在的政治资源,金国采取了一系列看似矛盾但实际很精明的措施。
一方面,他们规定这些孩子不能使用皇室的称号,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政治联想。另一方面,他们又暗中为这些孩子安排了基本的教育,确保他们不会完全沦为文盲。
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金国专门派了几个懂得汉语和女真语的教师来教导这些孩子。
这些孩子不仅要学习读书写字,还要了解基本的礼仪规范,甚至要学习一些女真族的风俗习惯。这种安排显然是为了将来的政治需要做准备。
金熙宗完颜亶继位后,对这些孩子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他甚至考虑过将其中一两个年长的男孩带到上京(今黑龙江阿城)来亲自培养,但最终因为担心引起政治风波而作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宋政权的逐渐稳固让这些孩子的政治价值有所下降,但金国统治者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他们的关注。
直到宋徽宗去世后,金国才开始重新评估这些孩子的价值和用途。
【六】历史进程中的深远影响
宋徽宗在金国生育十四个孩子这件事,看似只是个人的遭遇,但实际上对后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也体现在文化和社会心理层面。
从直接的政治影响来看,这些孩子的存在确实改变了一些历史进程。金国后来在处理与南宋的关系时,多次提到这些皇室后裔,试图以此作为政治筹码。
虽然南宋政府出于政治考虑,始终拒绝承认这些孩子的合法性,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压力。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在此之前,虽然也有亡国君主被俘的例子,但像宋徽宗这样在敌国继续生育后代的情况极为罕见。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皇室的尊严,也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从文化影响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加深了中原民众对"靖康之耻"的屈辱感。
宋徽宗在金国的"放纵"行为,让很多人觉得这位皇帝缺乏基本的气节,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北宋政权的失望情绪。
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成为推动"收复失地"运动的重要心理动力。
在史学研究中,这件事也引发了持续的争论。一些史学家认为,宋徽宗的行为体现了人性在极端困境下的真实反应,不应该过于苛责。
另一些史学家则认为,作为一国之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应该保持基本的尊严和气节。
这种争论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尊严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宋徽宗选择了妥协和忍让,换来了相对安稳的晚年生活,但也付出了尊严的代价。这种选择的对错,至今仍然没有标准答案。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化了中原民众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恐惧和仇视情绪,这种情绪在后来的历史中多次爆发,成为民族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
同时,这件事也改变了人们对皇权神圣性的认知。
宋徽宗在金国的遭遇,让人们看到了皇帝也不过是普通人,在强大的外力面前同样会屈服。这种认知的改变,为后来的政治变革埋下了思想种子。
在金国内部,这件事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宋徽宗的十四个孩子虽然没有获得政治地位,但他们的存在确实影响了金国的政治格局。
其中几个男孩长大后,曾经试图利用自己的血统身份争取政治权利,虽然最终失败,但也给金国统治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更为深远的影响体现在文化传承方面。这些在异国他乡出生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女真族的环境中,但仍然保持着对汉文化的认同。
他们学习汉语,了解汉族礼仪,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汉文化在北方的传播者。
有史料记载,其中一个叫赵檀的男孩,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书法家,他的作品甚至得到了金国贵族的赞赏。
这种文化影响虽然微妙,但确实存在,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总的来说,宋徽宗在金国生育十四个孩子这件事,远远超出了个人遭遇的范畴,成为了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
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但都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正如许多历史事件一样,这件事的真正意义往往要在很长时间后才能被完全理解。
它提醒我们,历史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简单的道德判断,每一个历史人物的选择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考量。
而这些选择的后果,往往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