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还活在旧梦里?对华下令要稀土,不料被卡住了脖子
发布日期:2025-09-11 04:00 点击次数:64
“德国大众的生产线,就这么停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没什么戏剧性,只是因为一种叫“钕铁硼磁铁”的东西断供了。库存不多,大概只够折腾两三个星期。这事儿的源头,得从6月25日欧盟驻华大使豪尔赫·托莱多的那番话讲起,他要求中国在30天内“解决稀土磁体出口问题”。
这话说得理直气壮,好像欧洲人还活在殖民时代的旧梦里。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欧盟对中国强硬喊话的同时,他们刚刚对美国作了不少让步。一份和特朗普签下的新贸易协议里,欧盟承诺要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还要大量采购军事装备。这种对一边低头,又转身对另一边下命令的操作,确实有点让人看不懂。
中国没怎么公开回应,只是在8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自然资源部发了个新规,叫《稀土产品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这名字听着挺官方,内容却很实在。一是把2025年全国稀土矿的开采指标卡死在24万吨以内,二是收紧冶炼分离的配额,三是把镨、钕、镝、铽这几种关键元素单独管理。
最关键的一招,是启用了一套从矿山到港口的电子追踪系统。
几乎是同一时间,另一个不起眼的规定也出来了。稀土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学历、海外背景、工作岗位都得详细上报。重要岗位的,护照都得上交,想出国得走一套特别严格的审批。这不就是明着告诉你,别想从我这儿挖人偷技术了。
这一下,全球市场马上就感觉到了寒意。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稀土价格一天就涨了12%。日本丰田急忙调整2026年的电动汽车生产计划,因为他们下一代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需要镧系元素。德国西门子的风电部门开始搞战略储备,采购成本估计要增加20%。就连美国军方也坐不住了,向国会报告说,导弹制导系统用的稀土库存,只够撑9个月。
其实,欧盟工业专员早在3月份就说过一句话:“以后不能让中国的锂,变得像俄罗斯的天然气一样。”他们也确实努力了,宣布了47个重点项目,想在欧洲自己地盘上开采、加工稀有金属。
问题是,这事儿太慢了。德国和澳大利亚合作的稀土提炼厂,原计划2027年投产,现在直接推迟到了2030年,而且一算成本,大概还是中国的三倍。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麻烦的是,稀土这东西,光有矿没用。全球稀土储量,中国占了大概七成,看着没到垄断的地步。可全球超过九成的稀土提纯和加工能力,都在中国手上。让西方真正头疼的,是中国掌握着37项独有的提纯技术。美国的矿挖出来,都得把半成品运到中国来加工,这才是现实。
所以,G7峰会的联合声明里,措辞激烈了半天,最后还是把“点名中国”的条款给删了。德国经济部长也公开说,不应该把整个汽车工业当成博弈的筹码。内部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
中国这边也没把门完全关死,开始区别对待。比如给宝马、大众这些公司发了6个月的临时出口许可,但有个条件,每个月都得交详细的使用报告。至于美国的军工企业,那就直接断供了。
这场博弈说到底,已经不是简单的资源买卖了。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以前我们卖矿石,现在我们要卖技术。”2024年稀土永磁材料的出口单价涨了40%,原矿价格才涨了15%,这里面的差别,就是产业链升级的底气。
时代确实变了,有些人还想用旧地图,恐怕是找不到新大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