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全球南方”选择云南大有深意:邻国缅甸堪称最大变量……

发布日期:2025-09-18 09:05    点击次数:166

国际会议的举办,无疑是对城市地位的有力肯定。

9月初,昆明迎来一场高规格国际盛会: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它既“特别”,从巴西圣保罗到中国云南,高规格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就特别落地云南省会昆明。又“特别准确”,云南多元和谐、开放包容的特质,准确抓住论坛内涵。

所以,云南凭什么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节点?再进一步,又释放出云南未来怎样的发展逻辑?

云南凭什么

2025年5月,首届“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被评价为“三方结合在一起的实力可重塑全球经济态势”。9月1日结束的“上合峰”会则被国际舆论认为是传递出全球南方崛起的信号。而就在几天后举办的此次论坛,再次印证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全球南方”是什么?指分布在北半球南部与南半球的国家,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和经济概念。数据显示,全球南方国家GDP占全球40%以上,而且其经济增速持续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预计到2029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3.71%。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与全球南方的合作,正驶入快车道。2024年,中国对全球南方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增长尤为亮眼,其中拉美和东盟是增幅最大的地区。

打开格局,云南,早已是这场合作中的“先锋队”。今年前7个月,云南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1316.4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全省总值的85.9%;对东盟进出口738.5亿元,增长11.8%,东盟长期稳居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数字背后,是云南早已嵌入全球南方贸易网络的事实。

但数字只能说明“活跃度”,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省份,云南的发展对全球南方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也是让云南被“全球南方”选择,从众多外交大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而省委书记王宁在论坛上分享的三个温暖故事,更加直观可感。

第一个故事关于“脱贫”。怒江大山深处的独龙族,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摆脱贫困,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第二个故事,关于 “生态”。守护“三江并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云南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探索路径;第三个故事,关于“和平”。从80多年前的“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到新时代的中老铁路,铭刻着中国从救亡图存到共促繁荣的发展轨迹,彰显了中华文明“以和为贵”的基因。

把宏大叙事附着于通俗,将千丝万缕附着于一物。这些鲜活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云南对全球南方贡献的“智慧”。

云南的底气

从地理区位到文化基因,让云南成为对接全球南方的“最优解”。

“云南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这是国家赋予云南的战略定位。打开地图,云南的开放优势得天独厚: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通,通过“一带一路”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国等国相连。

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畅通了云南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0世纪80年代,云南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1992年,率先加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开启中国参与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进程;进入21世纪,开放领域从南亚东南亚扩展至太平洋—印度洋,乃至中东和非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化视野的省份之一。

如今的云南,更是站在多个合作圈的交汇点上:东盟“10+1”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在此重叠。交通网络的升级,让这种区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通达性”。

“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航空方面,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门户枢纽,至南亚东南亚客运通航点达26个,居全国第一,形成亚洲五小时航空圈。

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持久的力量。2022年以来,云南在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18个国家实施142个“小而美”民生项目。这种日常化、生活化的交往,让云南成为中国人知山知水知邻国的前沿。

论坛上,俄罗斯塔斯社副社长评价“昆明是新时代链接东西的起点,昆明告诉我们多样性就是一种力量,就像它所盛产的鲜花一样。”巴西新闻人说,“几个世纪前,昆明就是一座世界交流的城市,现在同样也是。”深爱云南的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正是云南的生动写照,这种多元和谐的精神内核,让云南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开放与交流的前沿。

如今,这种底气更加充足。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昆明召开,正是对云南地缘重要性、生态价值和发展理念的认可。

开放的基因

近年来,中国主场外交城市不再集中于京沪广深,天津、厦门包括昆明在内等城市纷纷获得了机会。而举办一场高规格国际会议,考验的不仅是区位,更是“软实力”,硬件设施、接待能力、组织经验,缺一不可。云南,早已不是“国际舞台”的新兵,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西部城市的外交使命。

昆明是南博会的永久举办地。这项始于2013年的盛会,已连续举办9届,成交额屡创新高。今年6月的第九届南博会,更是吸引了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经过十余年培育,南博会已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的务实平台,也让云南积累了丰富的国际会议组织经验。

除此之外,昆明还承办过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COP15、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等国际大型活动。从会场布置到嘉宾接待,从翻译服务到安全保障,云南的“办会能力”在一次次实践中打磨得愈发成熟。经验背后,是实打实的硬件支撑。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可满足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需求;长水国际机场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城市;星级酒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住宿需求。更重要的是,当国际代表在云南看到高效的组织、务实的合作、开放的姿态,自然会将这里视为值得信赖的“合作平台”。

无论是国际会议的举办地,还是“开放门户”的官方语境中的不断提起。在全国视野中,云南一直被寄予厚望。

眼下,云南也“适逢其会”。随着“上合峰会”、“九三阅兵”的结束,各国政要聚集,期间及后续往往会伴随一系列双边、多边的经贸洽谈会和行业论坛,从近期新闻报道中可见一斑。

再将目光拉长拉远,不少专家指出,“云南必须坚持打区位牌,深耕南亚东南亚”,近期在多领域动作频频。

8月20日,昆明・南亚东南亚入境消费第一城全球首发大会启动,会上成立“南亚东南亚跨境消费联盟”,发布全国首个官方城市级入境消费指南,昆明正式提出打造“南亚东南亚入境消费第一城”的目标。

这背后,是昆明的城市定位升级。在去年国家批复的2035年总体规划中,昆明被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昆明自身,也提出了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让过境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8月28日,2025年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大会暨工贸供需对接活动在泰国曼谷开幕。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泰国数字经济促进局联手,为双方企业搭建对接平台。

云南省副省长刘勇在会上提出:“云南愿与各方携手,共建数字信息大通道、共兴数字产业集群、共筑数字合作网络、共育数字英才苗圃。”在数字经济时代,谁能掌握数字技术,谁就能抢占合作制高点。云南的目标很明确: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深化与全球的产业合作。

站在这个节点上,云南的未来路径愈发清晰:以开放为最大变量,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跃升。

发展的变量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同处中国西部的川渝、广西等省市,也正全力押注“开放”这篇大文章,且各有优势:川渝地区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备;广西坐拥北部湾港,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

群雄逐鹿之下,云南如何突破重围、开辟新局?

不妨关注周边国家,其中缅甸,是发展的最大变量。

作为云南最重要的邻国,缅甸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关键节点。在近期举办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上,“缅甸元素”格外醒目:参与缅甸地震救援的中国云南医疗队队长穆树元,现场讲述动人故事,传递出真挚的胞波情谊;论坛期间,缅甸信息部与云南省相关部门签署合作意向书,被缅方媒体视为“南方媒体携手向前的重要一步”。

此外,缅甸代表团还专程赴曲靖调研。曲靖何以吸引他们的目光?这里不仅有缅甸最大的腰果进口商,更与缅方形成天然的产业互补。曲靖正有意将滇缅贸易重心逐渐向本地集聚,打造区域合作新枢纽。

与此同时,缅甸代总统敏昂莱同期访华,行程紧凑、信息量极大。9月初,他先后出席天津招商会议、成都第二次中缅经济合作促进会,并赴北京考察特变电工等企业,一路释放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敏昂莱称中缅正值“最佳状态”。

天津招商会上,他的演讲几乎是一份“交底”。他将缅甸定位为“中国通往印度洋的桥梁”,力推曼德勒-木姐铁路尽快开工,且给出了迄今为止最高级别,也最清晰的战略定位:这条铁路,将是一条直接与中国“北京-昆明-瑞丽”高铁主干线无缝对接的高速铁路。直言“曼德勒-皎漂铁路将让中国直通印度洋的梦想成真。”

他甚至大胆构想:“如果缅甸、中国、俄罗斯三国能够联手,扩大三边贸易,那将为整个区域的商品流通,创造出巨大的机遇。”值得一提的是,敏昂莱还主动提及此前因环保争议被搁置的密松水电站项目,显示出重启敏感合作的意愿。

为了打消投资者疑虑,敏昂莱抛出两颗定心丸:一是今年 12 月将举行自由公正的大选,承诺带来政治稳定;二是大力推行人民币、 缅币直接结算,摆明了要绕开美元体系,与中国经济深度捆绑。并承诺提供税收减免和优惠待遇。

在北京,他带着合作清单拜访特变电工,探讨共建发电站、设备制造厂乃至矿产开发;在成都,他再次强调中缅铁路意义,提出为中国企业在缅运营提供便利,加强边境口岸建设。

敏昂莱构想的“中缅俄三边贸易”,给云南画了个更大的圈。云南作为对缅合作最前沿,无疑是直接受益者。若能有效整合缅甸在地理、资源、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的资本与技术相结合,合作潜力巨大。

当然,机遇永远与风险并存。缅甸的政局稳定性、基础设施短板、民族问题,可能并不如“承诺”那么让人安心。云南一直以来坚持以“小步快跑”代替“大步跃进”,通过民生项目夯实民意基础,无疑是务实的选择。

集众智者事无不成,聚合力者业无不兴。缅甸作为云南最大贸易伙伴,是云南向西通往印度洋、连接中东与欧洲的关键支点。深化对缅合作,不仅是云南的优势所在,更是使命所系。

(来源:微公号“拥抱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