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固态电池再迎重大利好,两大难题被攻破!10月三大主线十大龙头全解析

发布日期:2025-10-10 21:48    点击次数:149

固态电池产业迎来历史性突破,清华大学与武汉大学科研团队相继攻克固态电池核心技术瓶颈,为2027年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铺平道路。

2025年9月,中国固态电池领域迎来里程碑时刻。清华大学张强团队成功开发出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有效解决了固态电池界面接触差与电压兼容性两大难题。与此同时,武汉大学杨培华课题组创新构建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完美兼顾高迁移数与高电导率。

随着工信部启动60亿元专项中期审查,十项固态电池标准完成审查,以及多家车企明确2027年量产时间表,固态电池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在这一背景下,材料、设备、电池厂三大主线的龙头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技术突破:两大核心难题被攻克的产业意义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代表,其产业化进程一直受限于材料与界面关键技术瓶颈。2025年9月的两项突破性研究,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清华大学:破解界面接触与电压兼容难题

张强团队提出的"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策略具有重要创新价值。该团队开发的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有效增强了固态界面的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显著提升了锂电池的耐高压性能和界面稳定性。

该技术使电池能量密度达到604Wh/kg,远超当下商业化电池水平。基于该电解质构建的8.96Ah聚合物软包全电池在施加1MPa外压下,能量密度实现跨越式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该电池在满充状态下顺利通过针刺与120摄氏度热箱安全测试,未出现燃烧或爆炸现象,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能。

此项技术突破为聚合物电解质路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相较于硫化物路线,聚合物电解质具备界面接触好、生产成本低、与现有液态电池设备兼容性高等潜在优势,大大降低了产业化门槛。

2、武汉大学:解决离子迁移与电导率兼顾问题

杨培华课题组创新构建的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原位聚合离子液体与两性离子单体实现突破。该设计中,阳离子基团锚定TFSI-阴离子以提升锂离子迁移数,磺酸根基团促进锂盐解离并增强传输,完美兼顾高迁移数与高电导率。

该电池已成功驱动无人机,为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发展提供新路径。这一成果展示了新型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为固态电池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两项突破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全固态电池发展。清华大学的研究重点解决了界面稳定性和能量密度问题,而武汉大学的成果则聚焦于离子传输效率,两者结合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撑。

二、产业现状:政策、市场与产业链协同发力

固态电池产业正迎来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与技术持续迭代的三重驱动,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已从实验室研发进展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1、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工信部等八部门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至5家全球龙头企业。

专项政策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工信部启动60亿元专项中期审查,八部门同步出台有色金属稳增长方案支持核心材料研发。这些政策为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行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十项固态电池标准完成审查,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标准化是产业化的重要前提,这些标准的制定将加速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2、市场需求明确增长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2030年达到614.1GWh,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别。根据国信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将达到16.4GWh,均为半固态电池,对应市场空间为144亿元。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为固态电池提供广阔空间。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超830万辆,同比均增长超过30%。这种快速增长的市场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提供了明确的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从汽车向"低空+机器人"领域拓展。在低空领域,270Wh/kg方形电芯已获主流eVTOL项目定点;在机器人领域,有电池企业与机器人公司合作推出电量提升30%、续航超6小时的电池包。这种跨界应用为固态电池提供了更多元的市场空间。

3、产业链成熟度快速提升

多家车企公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中国一汽全固态电池项目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应用;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和奇瑞汽车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或装车验证。

半固态电池已率先实现装车应用。蔚来ET9、智己L6等车型已搭载半固态电池,这意味着固态电池技术已经初步具备商业化条件,为全固态电池的推广积累实践经验。

产能建设大规模推进。2025年1-4月,中国固态电池领域扩产超50GWh,拟投资超200亿元。截至2024年11月,国内固态电池相关企业超200家,近4年投扩产规划金额超2000亿元,规划产能超450GWh。

三、三大主线:材料、设备、电池厂全景梳理

固态电池产业链涵盖上游关键材料、中游核心设备与下游电池制造三大主线,各环节技术壁垒与价值分布差异显著。

1、关键材料主线:电解质与正负极创新

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电解质、正极、负极等关键材料价值量显著提升。

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赣锋锂业是全球唯一同时布局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大电解质路线的企业,其重庆基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线投产,成本较日本低40%。上海洗霸专注于LLZO氧化物电解质研发,良品率98%行业最高,独供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项目。天赐材料硫化物前驱体市占率60%,成本低40%。

正极材料向高镍与富锂锰基演进。当升科技开发适配全固态电池的超高镍正极(Ni≥95%),并与卫蓝新能源合作开发正极材料。容百科技开发富锂锰基-硫化物复合正极,提升能量密度20%。

负极材料从石墨向硅碳与锂金属升级。贝特瑞硅碳负极量产,比容量达1500mAh/g,全球领先。璞泰来开发CVD硅碳负极,适配固态电池需求。杉杉股份硅碳复合负极循环寿命1500次,半固态负极出货量占国内45%。

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龙头企业布局情况

2、核心设备主线:干法电极与等静压工艺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与传统液态电池有显著区别,新工艺要求新设备,带来设备市场巨大增量空间。

干法电极设备是固态电池前道工序的核心变革。先导智能是全球唯一提供固态电池涂布热压全段设备的企业,其干法电极设备获韩国20亿订单,市占率70%。2025年Q1固态设备营收同比+210%。

璞泰来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公司的搅拌机、干法复合机、锂金属负极成型机、叠片机等已全部达到可交付状态。2025年上半年起向国内外头部客户批量出货,三年累计订单逾2亿元。

等静压设备成为固态电池核心装备。璞泰来后段关键装备等静压机完成开发,正在客户现场验证,预计2025年底形成销售。等静压技术通过均匀施加高压,改善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之间的界面接触,降低界面阻抗。

3、电池制造主线:多技术路线并行推进

电池制造企业根据自身技术积累选择不同发展路径,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路线各有代表企业。

宁德时代是硫化物路线领军企业。公司硫化物电解质技术突破,离子电导率11mS/cm,计划2025年半固态量产,2027年全固态装车。公司专利超2000项,与蔚来、奔驰等头部车企深度绑定。

比亚迪布局硫化物复合路线。公司全固态中试线投产,凭借刀片电池技术降本40%。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

国轩高科聚焦硫化物与卤化物路线。公司"金石电池"通过200℃极端安全测试,能量密度达360Wh/kg。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电池系统进入装车路测阶段,计划2026年量产。

赣锋锂业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公司覆盖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电解质,重庆基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线投产。2025年Q1固态电解质营收同比+185%,毛利率升至35.7%。

四、龙头股前十名:三大主线全面覆盖

基于技术壁垒、产业化进度与市场潜力三大维度,我们梳理出2025年10月固态电池龙头股前十名,涵盖材料、设备、电池厂三大主线。

1、宁德时代(300750):全球动力电池龙头

宁德时代是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最全面的企业。公司采用硫化物电解质技术路线,离子电导率已达11mS/cm。公司计划2025年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

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公司拥有专利超2000项,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公司的全固态电池研发项目目前处于4分的水平,目标是到2027年达到7分至8分的水平,届时将可以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

客户资源优质。公司与蔚来、奔驰等头部车企深度绑定,为后续固态电池产品上市提供了可靠的渠道保障。2025年Q1固态电池业务营收占比已升至12%。

2、赣锋锂业(002460):全产业链布局者

赣锋锂业是全球唯一同时布局三大电解质路线的企业。公司覆盖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电解质,专利数占国内总量18%。这种全面的技术布局使公司无论哪种技术路线成为主流都能受益。

成本优势明显。公司重庆基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线投产,成本较日本低40%。这一成本优势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将成为重要竞争力。

业绩增长迅速。2025年Q1固态电解质营收同比+185%,毛利率升至35.7%。这表明公司固态电池业务已开始贡献实质性业绩。

3、先导智能(300450):固态电池设备龙头

先导智能是全球唯一能提供固态电池全段设备的企业。公司市占率超70%,技术壁垒极高。这种全段设备的供应能力使公司成为固态电池产能建设的关键受益者。

订单充沛。公司干法电极设备获韩国20亿订单,2025年Q1固态设备营收同比+210%。这表明公司设备已获得国内外客户认可。

客户覆盖全球龙头企业。公司设备供应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全球电池龙头,与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为公司技术迭代提供了良好条件。

4、比亚迪(002594):刀片电池技术延伸

比亚迪将刀片电池技术优势延伸至固态电池。公司凭借刀片电池技术可实现降本40%,这一成本控制能力在固态电池产业化初期尤为重要。

产业化规划明确。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公司已开始启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可行性验证,涵盖关键材料技术攻坚、电芯系统开发以及产线建设。

全固态中试线已投产。公司在中试阶段取得进展,为规模化量产奠定了基础。

5、璞泰来(603659):材料与设备双轮驱动

璞泰来构建了"材料+设备"双轮驱动格局。公司在硅碳/锂金属负极、LLZO/LATP电解质、复合集流体及干法电极设备等固态电池核心环节实现国内领先的小批量供应与装备交付。

设备订单充足。公司干法成膜&极片设备已全部达到可交付状态,2025年上半年起向国内外头部客户批量出货,三年累计订单逾2亿元。

等静压设备即将贡献收入。后段关键装备等静压机完成开发,正在客户现场验证,预计2025年底形成销售。

6、国轩高科(002074):安全性技术领先

国轩高科硫化物全固态"金石电池"安全性能突出。该电池能量密度达360Wh/kg,通过200℃极端安全测试,获大众MEB+平台认证。

产业化进展迅速。公司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电池系统进入装车路测阶段,计划2026年量产。这一产业化进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国际合作深化。公司与蔚来ET7、奇瑞等车型合作,并获德国大众集团持股26.3%,国际化战略有助于公司获取全球市场机会。

7、上海洗霸(603200):氧化物电解质专家

上海洗霸专注于LLZO氧化物电解质研发。公司产品良品率达98%,行业最高,独供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项目。

成本优势显著。公司产品成本较进口低50%,在国内市场具有强劲竞争力。

业绩增长强劲。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210%,显示出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盈利能力强。

8、当升科技(300750):高镍正极龙头

当升科技开发适配全固态电池的超高镍正极。公司产品镍含量达到95%以上,已实现适配全固态电池正极的量产。

与国际客户紧密合作。公司与卫蓝新能源合作开发正极材料,产品供应卫蓝能源、三星SDI等企业。

技术实力突出。公司开发富锂锰基-硫化物复合正极,可提升能量密度20%,在正极材料技术演进中处于领先地位。

9、贝特瑞(835985):硅碳负极领先者

贝特瑞硅碳负极性能全球领先。公司产品比容量达1500mAh/g,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

成本控制能力强。公司产品成本比竞争对手低20%,在产业化初期具备价格优势。

客户资源优质。公司产品供应赣锋锂业、辉能科技等固态电池企业,与产业链核心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10、德尔股份(300473):全流程设备供应商

德尔股份是国内唯一全流程设备商。公司设备交付能力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技术进展显著。公司固态电池样品通过针刺、加热测试,耐高温性突出,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

市场关注度高。2025年6月公司获19家机构调研,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公司前景的认可。

五、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固态电池产业投资需把握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化节奏,识别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因素。

1、投资策略:把握产业化节奏

重点关注已获得实质性订单的企业。璞泰来干法电极设备订单超2亿元,先导智能获韩国20亿订单,这些已获得实质性订单的企业业绩能见度更高。

沿着"设备→材料→电池"的产业链传导顺序布局。固态电池产业化将率先拉动设备需求,随后是关键材料,最后是电池制造。设备环节的先导智能、璞泰来,材料环节的赣锋锂业、上海洗霸,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各有投资价值。

把握半固态向全固态演进的技术路线。半固态电池已开始装车应用,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左右实现小批量生产。投资者可根据风险偏好,在半固态与全固态相关企业间进行配置。

2、风险提示:多维度风险不容忽视

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全固态电池技术复杂度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坦言:"目前全行业谁都不具备量产全固态电池的能力"。如果关键技术突破速度低于预期,可能影响产业发展进程。

技术路线变动风险。固态电池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多种技术路线,如果未来出现技术路线变革,可能对现有布局企业造成冲击。

产能扩张与需求不匹配风险。截至2024年11月,国内固态电池领域近4年投扩产规划金额超2000亿元,规划产能超450GWh。如果产能扩张过快,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随着行业热度提升,新进入者增多,可能导致竞争加剧,影响企业盈利能力。虽然目前技术壁垒较高,但长期看竞争格局可能恶化。

固态电池产业正迎来从实验室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历史性转折。清华大学与武汉大学的技术突破解决了固态电池界面接触与离子传输两大核心难题,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2027年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时间节点。

产业链投资机会沿材料、设备、电池厂三大主线展开:材料领域关注赣锋锂业、上海洗霸等电解质企业,设备领域重点关注先导智能、璞泰来等干法电极设备商,电池制造环节看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公司。投资者应把握产业化不同阶段的投资节奏,警惕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才能在固态电池产业浪潮中获取稳健回报。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的号角已经吹响,产业化进程超预期加速。随着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机构攻克核心技术瓶颈,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明确2027年量产时间表,固态电池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在这场关乎未来能源格局的产业变革中,中国企业在材料、设备、电池制造全链条的布局,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为投资者带来丰富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