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特朗普发出最后警告,三天内施压,哈马斯誓与加沙同生死

发布日期:2025-10-11 06:41    点击次数:123

9月30日,内塔尼亚胡在新闻发布会上亲口说了句,以色列接受了美国提议的加沙停火停战方案。

这个方案是特朗普提出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哈马斯只有72小时的窗口期,如果三天之内不释放人质,那就得迎来更激烈的军事打击。

美以两国高调撑腰,给哈马斯添了不少难题,也让整个中东局势再次成了焦点。

这份“倒计时方案”究竟具体是啥内容啊?能不能真正操作实施?又是谁能从中获益?又都为啥最担心呢?咱们一块儿来分析分析。

三天期限,极限施压

特朗普政府这次不含糊了,方案明确规定:只要以色列一宣布接受协议,哈马斯必须在72小时内把剩下的人质全部放了,不管生死都得搞定。

人质全归还之后,以色列这边会同步释放自2023年10月7日冲突开始以来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和加沙地区的居民,同时还会进行遗体交换。每次归还一具以色列人质遗体,陈列出15具巴勒斯坦居民的遗体。

协议说得很明白,只有等所有人质和遗体都交接完,双方的部队才会逐步撤走,而且在这期间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停了,前线也被冻结着。

从俄乌冲突到中美关税谈判,特朗普那套“最后通牒”的方法屡见不鲜,都是逼对方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抉择,压得吓人。这回也是一样,哈马斯得在三天内给出回应。

9月30日凌晨,内塔尼亚胡出来表态了,说以色列接受了这个方案,同时也强调,哈马斯得在三天之内把人放出来。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直言不讳地说:“如果哈马斯不接受这个安排,美国会鼎力相助,以色列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 他的意思也挺明显的,就是不给哈马斯留下任何退路。

哈马斯要相信吗?说放人就能换来和平,可能有点天真吧。历史上的教训可不太乐观,今年1月,在拜登政府的调解下,以色列和哈马斯曾经达成了个“三阶段停火协议”。

3月1日第一阶段结束,哈马斯希望继续推进,可结果到了3月18日,以色列突然发动袭击,造成超过4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这下协议彻底泡汤了。美以的“信誉”,哈马斯还能再相信一次吗?

这次的和平框架还加入了不少“人道”内容:

战争一结束,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会轮流牵头负责加沙的人道援助,保证物资的分发不会被任何一方插手。

埃及和加沙的拉法口岸要重新实现双向通行,按照1月停火协议的管理办法操作,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的流动顺利进行。

未来,加沙地区绝不允许任何武装团体(包括哈马斯)以任何方式重建军事力量,所有军事设施都必须彻底拆除。

在加沙战后治理方面安排得相当详细:由巴勒斯坦的专业人士和国际的专家共同组建一个临时的“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整个过程则由新成立的“和平委员会”进行监督,确保一切顺利推进。

这个委员会由特朗普亲自掌舵,至于其他成员国名单以及人质交换的全部事项,等一切完成之后再公布出来。

以色列境内的极右翼一直喊着要“永远掌控加沙”,而内塔尼亚胡在短时间内态度却来了个大转变,让外头的人都觉得不好相信这是真心话。

就算协议里保证不占领加沙,未来的形势会不会再变,谁也说不准。更别说,极端分子和地区其他的武装力量,会不会配合行动,也是个大问号。哎,这事儿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啊。

再提一下临时治理委员会吧,虽然一再强调“非政治化”,可实际上加沙那边本地派系错综复杂,想靠“外来专家加国际监督”来管事儿,真是不太靠谱啊。曾经在伊拉克、阿富汗,那些类似的过渡安排都碰了大钉子,难题没少遇到。

眼下这个事儿,哈马斯还能折腾点啥呢?要是放人了,毕竟能保住命,可也意味着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老巢;要是不放,人家美国和以色列那边的粗暴打击,就等着他们硬碰硬。对哈马斯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掷骰子,赌的可是整个团队的生死。

这次美国把主导权放在停火方案上,明显也是为了给自己添点好评,同时寻机修补在中东的影响力。以色列嘛,特别想把人质弄回来,也不愿意自己国际形象继续下滑。至于阿拉伯国家,基本上都是希望加沙的情况能缓和点,别让事儿波及到自己。

哈马斯、以色列、美欧、阿拉伯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个个都挺会算计。美国和以色列那三天的倒计时,更像是一场宣传和舆论的较量,暗藏着为后续行动打好“合法性”牌的意思。

特朗普提出的和平方案,乍一看是给哈马斯“最后的机会”,实际上呢,却是美以两国联手施压,想把谈话的主动权紧紧揣在自己手中。

72小时看起来挺简单,实际上呢,却是中东这盘大棋里又一次拼得你死我活的较量。哈马斯会不会认输低头?加沙还能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