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前顾问称乌战已陷败局,美国亟需寻求退场方案?
发布日期:2025-11-24 20:23 点击次数:174
牌桌上的气氛,突然就变了。
想象一个德州扑克局,一个叫乌克兰的兄弟,拿着美国大哥发的牌,跟对面的俄罗斯老哥已经all-in了好几个来回。
打了整整1360天,打得是天昏地暗。
周围一圈欧洲小弟,又是下注又是呐喊,气氛烘托到了极致。
突然,发牌的美国大哥家里来电话了,说股东们要开会,对这个项目的无底洞投资很不满意,新来的CEO川普更是打算重新审计所有账目。
这时候,一个叫弗林的前CEO助理,直接在外面跟记者嚷嚷:“别玩了,这把牌已经输了,赶紧想办法下桌吧,再玩下去裤衩都没了!”
这就是2024年11月15号,全球大戏的真实写照。
说白了,所谓俄乌冲突,打到今天,战场上的胜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真正决定乌克兰命运的,是美国国内那场该死的、永无休止的“办公室政治”——中期选举。
特朗普的前国安顾问迈克尔·弗林,这位退役中将,不是在分析战线,他是在捅破窗户纸。
他说“乌克兰战争已经失败”,潜台词根本不是说乌军明天就要投降,而是说“对美国而言,这笔投资已经失败”。
一个项目,花了天文数字的钱,拖了这么久,不仅没把对手(俄罗斯)搞死,反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内部股东(选民)怨声载道,这在任何一个投资人眼里,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案例。
所以他喊“必须为美国找到退出的路径”。
看清楚,主语是“美国”,不是乌克兰。
至于乌克兰怎么办?
对不起,那是项目本身的问题,投资人只关心自己的钱袋子。
魔幻的是,牌桌上的人,反应各不相同。
俄罗斯代表德米特里耶夫,立马跟上,翻译过来就是:“你看,我就说吧,他就是来玩玩的,根本不是真心帮你。”
最拧巴的是乌克兰自己。
泽连斯基前脚还在喊着死守红军城,后脚就松口说“必要时可以撤退”。
这哪是战术调整,这是CEO看到投资人脸色不对,开始准备收缩业务、降低成本了。
更骚的操作是,乌克兰议员直接在网上开喷,说另一个城市正在变成“红军城2.0”,痛骂高层无能。
这叫什么?
这叫项目团队内部已经开始甩锅,互相指责谁该为项目失败负责了。
而真正的大老板,还没正式发话。
现任副总统万斯忧心忡忡,说要是输了中期选举,川普这快一年的改革就得半途而废。
这话听着是拉票,实际上是在给所有人划重点: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国内这些“长周期、强争议”的改革才是我们的主线任务,乌克兰那个项目,只是支线。
如果主线任务都保不住,支线还留着干嘛?
所以,弗林的喊话,根本不是孤立事件。
它是一个信号弹,代表了美国一部分真正操盘的精英阶层的共识:俄罗斯不是心腹大患,只是个烦人的对手。
为了这个对手,把自家搞得鸡飞狗跳,还耽误了去印太那边搞更重要的项目,这买卖,亏大了。
于是,一个曾经被认为是“政治不正确”的选项,现在被摆上了台面:止损。
再看看牌桌周围的小弟们。
波兰外长,可能是最上头的一个,还在那儿高喊:“我们还能再战三年!” 这话听着热血,其实心虚得一比。
他不是说给俄罗斯听的,是说给美国听的。
意思就是:“大哥别走,我们还能扛,你再给点力,再投点钱,万一翻盘了呢!” 他甚至点名要美国继续提供情报和关键武器。
翻译翻译,什么叫关键武器?
就是那些最贵的、欧洲自己要么造不出来要么舍不得给的硬货。
俄罗斯议员普什科夫的回应就直接多了,堪称“现实主义耳光”:“再打两三年?到时候乌克兰可能一半国土都没了。” 这不是威胁,这是阳谋。
俄罗斯赌的就是时间。
他知道,只要耗下去,美国内部的“止损派”声音就会越来越大,欧洲内部的分歧也会越来越深。
时间,是俄罗斯最大的盟友。
最有意思的是川普本人的表态。
他说希望冲突“尽快解决”,甚至抱怨“本以为会更容易些”。
这简直就是一个大老板对自己一个失败投资项目的公开吐槽。
充满了不耐烦和失望。
你看,链条已经非常清晰了:
美国防长承认:我们没法多线作战,欧洲得自己顶住俄罗斯,我们要去印太。
美国务卿鲁比奥说:没收俄罗斯资产风险太高,制裁空间也有限。
这都是在为“战略收缩”铺台阶。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最终,压力还是给到了乌克兰。
当一个国家的命运,不取决于自己人民的意志,而是取决于另一个国家中期选举的结果时,它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
最新的民调数据简直是釜底抽薪:乌克兰国内,支持“谈判结束战争”的比例,从22年的27%,飙升到了69%。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为自由而战”的宏大叙事,已经被“面包和暖气”的现实需求压垮了。
人民,已经累了。
所以,泽连斯基在9月份突然提出“韩国模式”,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那是一次试探,一次提前寻找下台阶的尝试。
按实际控制线停火,主权争议先放一边,美欧给个安全保证。
说白了,就是把一个烂尾楼项目,搞个“现状交割”,投资人(美欧)别再投钱了,施工队(乌军)也别再死人了,业主(乌克兰人民)也别指望原先的规划了,大家认栽,就地解散。
所以,大结局真的要来了吗?
如果未来半年,北约那帮西装革履的绅士们,没有勇气亲自下场抡拳头,那结局几乎是注定的。
等顿巴斯这场最后的战役分出胜负,大概在2026到2027年,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而那个“韩国模式”,这个听起来有点憋屈,但可能是唯一现实的选项,将成为乌克兰的宿命。
战争的结束,往往不是因为一方的胜利,而是因为强权的厌倦。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