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辉之痛——企业经营管理应该适应时代变迁
发布日期:2025-07-30 11:06 点击次数:128
倘若时光能回流,俞敏洪必倾尽一切挽留董宇辉,断不会让“去辉化”小作文风波上演,昔日承诺也定将化作坚实行动。东方甄选一场风波,如照妖镜般映照出传统管理老经验在网红经济时代所遭遇的认知困境。
事件中“去辉化”的尝试,其底层逻辑乃是传统企业依赖制度与层级治理的惯性思维,试图以组织光芒覆盖个体星辉。然而在直播带货的新纪元里,核心资产早已从抽象的公司结构位移至主播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信任磁力。董宇辉以“兵马俑老师”形象及学识光芒所点亮的“知识带货”模式,在粉丝心中构筑了不可替代的忠诚城堡——这城堡的基石是他本人,而非“东方甄选”的金字招牌。当公司轻率触碰此基石时,粉丝的激烈反噬与股价的断崖式下坠,正是冰冷市场逻辑对旧管理哲学的无情审判。
这“失辉之痛”如惊雷般昭示:网红经济时代,主播即平台核心生产力。董宇辉出走传闻引发的震荡,本质上是一场个人IP价值对传统企业控制权神话的颠覆性挑战。粉丝追随的是董宇辉话语中的温度与智慧,而非机构名称的刻板标签。新东方管理层事后紧急升任董宇辉为“高级合伙人”并赋予新平台资源,正是痛定思痛后对“人高于制”新规则迟来的躬身妥协。
俞敏洪的教训已成商海明灯:在直播带货的激流中,若企业仍固守“整体大于部分”的旧船票,终将被浪潮吞没。唯有承认并拥抱“超级个体”作为价值引擎的新经济铁律,让管理思维从“控制”转向“赋能”,企业方能在网红经济的星辰大海中校准航向。董宇辉的留与走,非一人得失,实乃新经济逻辑对旧管理范式最深刻的一课——在人格即通路的时代,留住“辉光”就是守护了未来生意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