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票赞成,特朗普逼全球接盘,7月7日,美债出现抛售潮
发布日期:2025-07-14 14:33 点击次数:70
美国国会7月4日签署的《大而美法案》正引发剧烈震动。
这份940页的法案在共和党推动下,虽以参议院51:50和众议院218:214的微弱优势闯关成功,却立即导致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8%创历史新高,国际投资者正以2013年「缩减恐慌」以来最快速度抛售美债。
法案通过当日,美联储紧急资产组合规模骤降270亿美元,透露出华尔街对财政窟窿的深度担忧。
法案核心争议在于将2017年减税政策永久化的同时,新增企业与高收入者税收减免。
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显示,这个「空中楼阁」式的政策组合将在未来十年减少4万亿美元财政收入,直接导致联邦债务突破40万亿美元大关。
面对迫在眉睫的财政缺口,特朗普政府祭出「全球买单」策略:计划自7月9日起,对未与美国达成新贸易协议的国家征收30%-35%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比例是现行WTO关税水平的6-7倍。
全球经济秩序正面临历史性冲击。
欧盟已启动《贸易障碍条例》修订程序,拟将报复性关税权限从成员国收归欧盟委员会;日本财务省罕见公布价值1.2万亿美元的美债持有明细,被解读为战略威慑;印度则加快建立卢布-卢比结算机制,试图规避美元波动风险。
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警告:「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组合,可能比2008年次贷危机更具破坏性。」
法案内蕴的经济悖论正加剧美国困境。
在「减收+增支」政策框架下,2025财年军事预算膨胀至9860亿美元,同时削减医疗补助8000亿美元。
这种「劫贫济富」的资源配置引发国内不满,马斯克罕见公开批评:「用食物券换航母,这样的等式没有未来。」
更危险的是,美国经济已陷入财政赤字与加息压力的双重夹击——当前2万亿美元预算赤字对应4.75%-5%利率水平,国债利息支出即将突破GDP的3.5%警戒线。
全球金融市场呈现三种防御性趋势:黄金突破26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离岸人民币交易量环比激增37%;区块链国债交易平台日处理量突破600亿美元。
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显示,主权基金美债持仓比例已从42%降至33%,这是1987年股灾以来最剧烈的资产重置。
在这场世纪级经济博弈中,中国持有2.8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战略纵深尤为重要。
财政部近日宣布启动「特别国债常态化发行机制」,同时「一带一路」基建基金单月新增投资破200亿美元。
这种立足实体经济、构建多极货币体系的应对策略,正在为动荡的全球经济提供稀缺的稳定锚点。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通过转嫁危机解决内部矛盾的尝试终将反噬。
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弥补每年4000亿美元财政缺口时,世界贸易组织已收到18个成员国的紧急磋商请求。
这场围绕《大而美法案》的全球博弈,或将重塑21世纪的经济治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