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张藩回忆新四军1师第1旅在苏中发展壮大
发布日期:2025-11-24 23:53 点击次数:197
四
1943年,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重大胜利,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失利。
党中央指出,全世界大变化的局势就要到来,号召解放区军民,发展巩固根据地,壮大人民力量。在苏中战场上,由于我军反“清乡”的胜利,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向我军,在这样的形势下,1师和苏中军区决定苏中军民于1944年起开始转入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积极准备力量,迎接战略大反攻。
在我军逐渐转入反攻的形势下,我加强了对伪军的政治攻势。1944年1月15日,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发表《告和平军将领书》,1月5日,伪34师副参谋长兼135团团长施亚夫(秘密党员)率300余人、在加力起义。1月24日,驻季家市的伪19师连长谢福才率全连反正。25日驻鞠顾庄伪19师75团营长龚永嘉率1个营反正。2月7日,驻薛家窑伪34师134团2营营长薛仁杰,率200余人反正驻黄桥伪37师特务团邱冠生部副团长陈玉书率领百余人携械投奔我军.靖江伪保安军钱文里部第4中队队长朱裕仑率领百余人枪来分区司令部要求参加我军。我乘此有利时机,连克蒋垛、张甸、古溪、运粮场、季家市、钱家荡南新街、鞠顾庄、丁家桥等据点,扩大了根据地,使两泰地区连成一片。
1师主力部队,为了贯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的战略联系,并打破敌人“清乡’,屯垦计划,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苏中解放区,改善苏中斗争局面,由1师副师长叶飞指挥1旅之1团和泰州独立团,3旅之7团,特务4团,18旅之52团,以及江都、高宝独立团各1个营等部队,于3月5日向屯兵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之间的日军重地车桥发起进攻。击毙山泽大佐以下460余人,生俘少尉太田明昌等24人.敌被迫放弃车桥、曹甸、张桥、塔儿头、蛤施沟、大吕舍、鲁庄、径口、杨念桥、周庄陶林、北守庄等据点宝应与淮安以东大片地区获得解放,我4个战略区,从此贯通一气。
3月10日中共苏中区党委第五届扩大会议特致电向参战部队指战员致敬,16日新四军首长为此传令嘉奖在车桥战役中的参战部队。接着,新华社向全国播发新四军大捷消息:我新四军进行了一次大歼灭战,攻克敌人重要据点车桥镇,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在这新的有利形势下,为了适应今后大量歼灭敌人与收复失地,从游击战转变为运动战的需要,苏中急需增加机动兵力.苏中军区决定,由县独立团中上升组成第1,2,3,4特务团,在全苏中范围内作战泰州独立团奉命扩编为苏中军区第3特务团,辖3个营,陈挺任团长、童炎生任政委、周剑平任参谋长、梁竹吉任政治主任。
由于车桥战役的胜利,苏中斗争局面大为改善.4月18日,苏中区党委发出《夏秋季工作决定》,主要要求是:“切实将整风列为工作第一位。”部队整风运动全面展开,大批团、营、连干部调苏中党校学习,在部队中进行整风运动的教育.7月11日夜,我特务3团向坚固伪据点石庄镇攻击,于次日上午攻占石庄镇,全歼守敌,毙伤伪军30余人,生俘伪区长张玉华、伪连长孙家佳和如西第一个投敌的大汉奸陈正民以下150余人。如西独立团与区游击队乘胜在5天内收复新市、新生港、土家窑、张黄港等5个据点.
由于地方兵团的扩大,战斗力的提高与区游击队的发展,在I年中战绩是辉煌的;自1943年7月1日至1944年6月30日的战绩统计(一)全年共作战138次(二)收复敌伪据点15个,攻袭敌伪据点19个(三)毙、伤、俘敌伪军3000余人,内俘日军8名,毙伤日军144名,俘伪军1685名,毙伤伪军1260名;(四)争取伪军反正845名,带来的武器有:轻重机枪14挺,小炮19门,长短枪729支,以及其它军用品。
9月21日,苏中军区决定以6个团的兵力讨伐陈泰运部,以特3团与特4团为主力向盘驻在泰州、兴化、东台三角地带的陈部开始攻击,敌伪及李明扬曾3次增援,均被我击退,于1。月16日结束.此役共毙伤俘陈部2000余人,收复张家庄、茅山、北寺、梁王庄、邓家庄、北娄庄、西来庄等19处,解放了兴化、泰县、东台三县之间的三角地带.使1.2,3分区联成一片。
为了执行党中央向东南敌后发展,控制苏、浙、皖地区,和发展浙东沿海地区的战略任务。12月27日,1师师长粟裕率7团、特务1,4团及300余地方干部,从苏中渡江南下,挺进天目山地区,成立了苏浙军区。副师长叶飞代师长兼任苏中区党委书记
1945年3月7日,新四军1师代师长叶飞率1团、特2团(原泰州独立团),教导旅第2团及地方干部数百人,南下天目山地区,与粟裕同志会师,叶飞为苏浙军区副司令,部队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至此,1旅在苏中的活动转向苏、浙皖边区。
1旅在1个团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经历了反“扫荡”、反“清乡”、反顽的斗争,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为建设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应有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7年12月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