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瞩目!清华教授当着百国代表的面,与以色列军官展开激烈舌战
发布日期:2025-10-08 07:31 点击次数:85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第十二届香山论坛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会场里,来自上百个国家的一千八百多名代表,其中不乏身着各式军装的将领,让空气都显得严肃了几分。这里素有“东方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名头,讨论的都是硬核的国际安全议题。
然而,就在一场关于“局部冲突解决方式”的研讨会上,这种专业的平静被一声突兀的请求给打破了。当时,台上的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正条分缕析地讲解着中东问题的症结。台下众人听得聚精会神,冷不丁地,前排一名以色列军官举起了手。
他用英语说,他想“讨论一下”。这话说得客气,但姿态却有点像当堂叫板。在这样的国际场合,这可不多见。一瞬间,全场的目光都像被磁铁吸了过去,齐刷刷地落在他身上。这位军官走上台,二话不说,就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辩护起来,情绪激动地宣称,外界对以军的指控全是“虚假宣传”,他们从未滥杀无辜。那语气,像极了一个受了天大委屈又不知如何自辩的孩子,只剩下嘴硬。
四两拨千斤的七分钟
阎学通教授静静地听他说完,扶了扶眼镜,不急不躁地接过了话筒。没人想到,接下来的七分钟,会成为一场载入史册的公开课。他没有陷入对方的情绪漩K涡,更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先抛出了一个冰冷得让人心头发颤的数字:六万四千名平民死亡,其中七成是妇女和儿童。
这个数字像一颗无声的炸弹,整个会场瞬间安静到落针可闻。阎教授紧接着追问:“就在三天前,以军袭击难民营造成五十九人死亡,难道这些也是编造的吗?”那位以色列军官脸上刚刚还挂着的几分自信,肉眼可见地垮了下来,写满了尴尬。
他嘴里念叨着“必要的自卫”,试图最后挣扎一下。但阎学通教授的下一个问题,直接釜底抽薪。“如果是精准打击,为什么联合国的救济设施会被多次袭击?”“为什么那些等待人道主义援助的平民,会成为轰炸的目标?”这两个问题,像两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自卫说”那层脆弱的画皮。
台下的各国代表开始交头接耳,有人下意识地点头,表示赞同。那种氛围,就像法庭上律师做完了无可辩驳的最终陈词。阎教授最后总结道:“事实不是由单方面说了算的,而是由六万四千个逝去的生命和无数废墟共同见证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彻底击溃了对方的心理防线。那位军官最后只留下一句“国际社会对我们有严重误解”,便灰溜溜地走下了台。他身后,是持续了半分钟之久的掌声。
内塔尼亚胡的阳谋
这场交锋看似偶然,但背后,恐怕是早就算计好的。想看懂以色列为什么偏偏要选在中国的主场发难,就得先看看内塔尼亚胡政府当下的处境有多狼狈。如今的以色列总理,正被内外两股力量夹在中间,快要喘不过气了。
在国内,旷日持久的军事行动让民众怨声载道,反战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而在国际上,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欧洲国家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就连过去最铁杆的支持者德国,态度也开始变得暧昧不清。
更要命的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报告,白纸黑字地认定以色列的行为构成了战争罪。在这样四面楚歌的境地里,内塔尼亚胡急需一个靶子来转移矛盾,而中国,看起来似乎就是那个“最合适”的目标。
他的算盘打得很精明:通过指责中国“偏袒巴勒斯坦”,一方面能把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从加沙的惨状上挪开,另一方面,还能迎合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心理,试图让白宫更坚定地为自己站台。就在香山论坛开幕前,他还公开指责中国花“大价钱”在国际上搞反以宣传。这种凭空捏造的指控,恰恰暴露了他的心虚。但他没想到,这次踢到了一块铁板。
太极推手与大国风范
面对这种近乎挑衅的碰瓷,中国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没有暴跳如雷的怒斥,也没有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而是选择用事实说话,用道理服人。这背后,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大国风范:有理、有据、有节。
阎学通教授在台上的表现,就是中国外交哲学的一次微观展示。目的不是为了辩论的输赢,更不是为了羞辱谁,而是为了捍卫最基本的公平正义。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一贯如此:支持“两国方案”,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
这不是选边站队,而是站在国际法和人道主义这一边。当阎教授说出“不建立巴勒斯坦国,以色列永远赢不了”时,这不是威胁,而是在陈述一个冰冷的历史规律。因为靠武力永远消灭不了一个民族的仇恨,靠压迫也永远换不来真正的和平。
中国的这种外交智慧,常被比作太极推手,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香山论坛能从最初几十个国家参与,发展到今天一百多个国家齐聚,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世界各国来到这里,想听的,正是一种不同于西方霸权逻辑的东方智慧。
世界的话筒正在换人
香山论坛上的这场激辩,与其说是一场辩论,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清晰地折射出,当今世界格局最深刻的变局——国际话语权,正在发生悄无声息的转移。
曾几何时,国际舞台基本是美欧的独角戏,其他国家大多是台下的听众。但现在不一样了,以中国、巴西、南非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
以色列之所以感到恐慌和焦虑,恰恰是它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过去,只要抱紧美国的大腿,就可以在国际社会横着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敢于站出来说“不”,敢于主持公道。欧洲国家顶着压力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一次次通过停火决议,国际法庭启动调查,这一切都在宣告,“强权即公理”的时代,正在慢慢走向终结。
未来的世界,必然是一个更多元、更平衡的舞台。游戏规则不再由某个超级大国私下制定,而是由所有玩家共同商量着来。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并非要取谁而代之,而是希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公平、更包容一些。阎教授那句“事实不是由单方面说了算的”,其实也点明了新时代国际关系的底层逻辑。
结语
这场辩论之所以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不是因为谁输谁赢,而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真相和事实面前,任何诡辩和谎言都是何其苍白。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拳头大就是理”的旧逻辑,当世界不再只有一个声音时,这个世界才算真正开始进步。面对这样的历史性转折,你认为中国在推动建立一个更公正的国际新秩序中,还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