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空管员打盹,法国航班空中盘旋一小时
发布日期:2025-10-08 06:21 点击次数:99
根据参考消息网转引法国《费加罗报》16日报道,一架巴黎奥利机场起飞的航班因为空中交通管制员打盹,在科西嘉岛阿雅克肖上空绕飞了整整一小时,这事太荒唐了!
作为国际时政爱好者,我得说,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法国航空管制的漏洞,还让我想到了全球航空安全体系的潜在风险。
话说,这架科西嘉航空公司的航班本就延误了一个小时,15日晚间10时45分才从巴黎起飞,飞到阿雅克肖拿破仑·波拿巴机场附近时,本该顺利降落,却因为跑道灯灭了,机组人员怎么呼叫塔台都没回应。
机长多次试着联系,结果石沉大海,飞机只好在湾区上空盘旋,消防队和宪兵队都介入后才发现问题出在塔台那头——值班的空管员居然睡着了!
这场景听着就让人直摇头,原本一个常规夜间航班,怎么就演变成这样一场闹剧。
更气人的是,这不是孤立事件。
回想2005年法国尼斯机场的类似事故,那时也有一名空管员在夜班打瞌睡,害得飞机在空中转悠了几十分钟,当时媒体就说是“人为错误”,而且是“罕见”的。
为什么夜间值班总出这种幺蛾子?
因为法国航空管制系统在低流量时段往往只派一人值班,这回测试结果显示那空管员没喝酒没吸毒,但问题还是出在管理上。
机组人员和乘客都挺淡定,飞行员说这辈子都没碰上过,乘客也保持镇定,但你想想,如果是高峰期或恶劣天气,这盘旋时间再长点,可能会酿成大祸。
法国方面后续肯定得查查原因,宪兵队和航空局会介入调查,但这事让我想起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标准——《芝加哥公约》里明确规定,各国必须确保空中管制24小时高效运行,夜间值班不能太松散。
偏偏法国这回就露怯了,塔台通讯中断,照明系统失灵,简直是违反了基本安全协议。
从多方立场看,这次事件暴露了法国航空部门的内部问题。
空管员一方可能是疲劳值班导致的疏忽,法国民航局可能会推说是“人为失误”,但他们得反思值班制度——为什么不增加夜间人员或用自动化系统补位?
机组和乘客这边,机长专业应对,避免了恐慌,显示出航空业的应急训练还算靠谱,但这也凸显了劳工权益问题,空管员工作强度大,平均夜班时间长达8小时,容易犯困。
国际上,其他国家怎么看?
美国FAA(联邦航空局)有严格的双人值班要求,发生类似事件会罚款或停飞;中国民航局强调智能监控,减少人为错误。
这次法国事件可能让欧盟其他成员国警醒,德国和英国的航空媒体已经开始议论,担心会影响欧洲航空的整体声誉。
毕竟,航空安全是全球共同利益,ICAO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航空事故率已降到历史低点,但这类人为失误如果增多,可能会逆转趋势。
事件的影响链条可不小。
从国内看,法国航空业可能面临更严格监管,科西嘉航空公司得加强培训,防止类似延误;区域层面,地中海航线流量大,这事会让游客信心受挫,法国旅游业本就受经济压力,2024年第一季度航班延误率可能上升5%。
全球来看,航空安全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ICAO的审计报告显示,法国上次的评估得分才85分,低于平均88分,这次事件会拉低分数,引发国际关注。
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航空延误每年造成全球经济损失数百亿美元,这次虽没出大事,但如果类似事件频发,可能会动摇公众对航空的信任,让人更倾向选择高铁或陆路,进而影响全球贸易链。
总之,这起“空管员睡着门”不是小事,它提醒我们,航空管制这块,国际合作得更紧密,不能光靠各国自己瞎搞。
这事儿太让人无奈了!
法国空管员打盹害得飞机绕了一小时,盘旋过程中乘客都淡定等灯光亮起,事实证明,航空安全网还有漏洞,但逻辑上讲,这是管理不严的直接后果——夜间值班制度太松,ICAO规则摆那儿却执行不力;从情感上,气人啊,明明科技那么发达,还出这种低级错误,感觉像个笑话,但也让人警醒,全球航空得齐心协力堵漏洞,你们是不是也觉得这太离谱了?
来唠唠,你们怎么看法国这波操作,会不会让其他国家学着点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