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接受投降方案,加沙或将迎新局?特朗普又想忽悠全世界
发布日期:2025-11-24 18:33 点击次数:104
哈马斯接受投降方案,加沙或将迎新局?特朗普又想忽悠全世界
加沙废墟上冒出“停火还在持续”的消息,气氛有点微妙。特朗普政府吹出的和平计划动静不小,有声音说哈马斯这次松了口,条件都快答应了。
懂行的谁信啊?所谓蓝图背后藏着一堆死结,一碰就露馅。国际安全部队怎么组,进了加沙能不能跟哈马斯搭话,这些嘴上表态愿意帮忙的国家,到底敢不敢真派兵下场?
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塞拜疆和印尼这些名字反复被提到,说是对派兵感兴趣,但实际动作看不到影子。只有埃及比较直接,还把方案端出来:联合别国要凑个大概5000名士兵,再加上正在训练的巴勒斯坦人,总数能飙到七八千。
埃及准备当老大,让这支队伍从边境开始管事,重点盯武器走私。这听起来挺靠谱,可实际上漏洞不少——以色列早就不同意让土耳其参与,这队伍根本没法定型。
多数国家更喜欢掏钱修房子,不太愿意派自家军人去趟浑水。实打实承诺一个都没有,各种顾虑全围着哈马斯转圈儿。
明面上的条件就是“哈马斯不能留在未来加沙”,但现实摆在那里:这支武装力量压根没退场意思,还一直在暗中壮大实力,两年下来一点也没弱化,上个月刚停战,人家又开始重建势力,还有公开处决对手这种狠招出现。
最近一次和情报部门见面时,哈马斯已经撂话:“可以接受国际安全部队,但只能待在边境,而且别想着来找我们麻烦。”直接给所有外来人员画条红线,你要真往里冲或者让他们交枪解散,那基本等于挑事儿——冲突跑不了。
专家们的话挺扎心,“没有哪个政府特别是阿拉伯或者穆斯林国家,会乐意被说成是在替以色列办事”。假如真的有人硬着头皮派兵,下场可能比现在还乱,自家的民众先炸锅,再扛不住舆论压力,被骂惨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毕竟当地群众基础不是闹着玩的,对抗哈马斯无异于自讨苦吃。这支部队如果真想维持秩序,又必须得有动用武力的权利,可到底谁拍板?一旦开打,如果引发更大的混战,这责任算谁头上?
没人能回答这些问题,所以各国都是观望为主,就连美国那边也是推推进进。有官员天天跟地区盟友磋商,要么讨论怎么组建国际安全部队,要么琢磨是不是该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拿个授权书回来撑腰。不过美方自己都说,现在啥最终方案都没有,全靠一步步摸索前行。
国务卿鲁比奥10月23号去了以色列,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人抱幻想,我们干完了一件几乎做不到的事。如果还能继续,我们会接着干。”听起来像鼓劲,其实是一脸无奈,大伙心知肚明难度在哪儿。不止外交层面的博弈,美军方面也动作不断,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周五专程飞过去,以南部协调中心为目标考察,就是那个监督和平计划落实的重要地方,高级官员一个不少,都安排见过了。
这些操作说明美国确实很卖力,但光靠热情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最棘手的是哈马斯拒绝解除武装非常坚决,以色列又不停设限,不少国家自己算盘敲得响亮,没有哪方肯轻易妥协,把矛盾搅成一锅粥,使整个和平计划随时卡壳原地踏步。
其实大家心里清楚,加沙真正实现和平不是靠一批国际安全部队搞定,更别指望特朗普团队那套“军事维稳”思路能管用。一切只不过暂时压制矛盾而已,并不是彻底消除隐患。在那些正在埃及和约旦受训的巴勒斯坦人员未来进入加沙后,他们该听谁调遣?归属感摇摆,是由埃及领导还是自己机构带领?万一遇到摩擦,该站哪一边?
类似细节悬而未决,再好的设计也只是纸面功夫,没有落地价值。目前虽然停火勉强持续,可稳定性极差,看似局势缓慢向好,其实远没那么简单。政治操盘、利益纠葛,每一步都有风险——特朗普团队把希望寄托于“巧妙操作”,但各种复杂因素不会因为一句漂亮口号自动消失掉。
只要哈马斯坚持自己的立场,以色列守住警惕,那些被喊去增援的小伙伴自然不会轻易丢下自身利益陪玩。这轮所谓和平进程多半还停留在文件和新闻稿里,要变成现实还有漫长距离,即使某天真的迎来曙光,也绝非现阶段这种尴尬状态能够达成结果。“妥协+拉锯”模式注定无法彻底收尾,只会拖延时间罢了。(观点)
现场情况就是这样:人民期盼真正平静生活,而各种高层角逐之下得到的大多还是期待与失落夹杂的一声叹息。
